阅读与写作1试题开卷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一一我问自己。 一九三三,九,二八
( ((瞿秋白文渠》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年版)
问题
(1)文章开头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20 分〉
(2) 作者为什么说"‘儿时'的可爱是元知",他要"想念‘儿时祷告‘儿时'''? (20 分)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
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那化不开的团团绿云; 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
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慎,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模畔洗
(3) 结合本文,谈谈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并说出本文选取什么作为联系点来抒发作者的
思想感情的。 (20 分)
4. 阅读瞿秋白的<< "儿时" >>一文,并回答问题。
"儿时"
瞿秋白 狂萨文献耗中年,
亦是今生后起缘;
猛忆儿时心力异,
-灯红接混茫前。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 发见了"儿时"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 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
试卷代号 :2086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7 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阅读与写作( 1 )
试题(开卷)
2017 年 6 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衣和吸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 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
的石桥携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 S 形,苍此多筋的树干
(1 0 分)
(2)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因为正是无知的原因.才产生了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00 分)
作者要"想念‘ JL 时祷告叮 L 时."就是为了唤醒儿时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O 分)
(3) 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一个人如果觉得世界万事都不能引起新鲜感的时
(3)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深刻思想?其主题表达方式有什么具体特点? (20 分)
145
试卷代号 :2086
座位号C口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7 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阅读与写作( 1 )
试题答题纸(开卷)
2017 年 6 月
一、论述题(任选 1 题, 40 分)
二、阅读题(任选 1 题, 60 分)
笼罩在我的周围 o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
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
么?故乡的榕树呀……
一九七九年九月于香港
问题
(1)本文使用哪些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20 分)
(2)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20 分)
(3) 因事缘情。 00 分〉
147
阅读本文时,要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系点.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0 分)
4.
(1)瞿秋白(( "儿时" >>开头的四句诗大意是:学习浩瀚的文献耗费了中年的时光,这是今
后获得发展的重要缘由。猛亿儿时就有二种心灵异样的感觉,就好像在混茫的前方看到了一 盏指路的红灯。(1 0 分) 这是作者自己心灵的袒露,可以说是文章的大纲,对全文的内容作了具体和形象的概括。
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
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
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 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 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讲,从
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捆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 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
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孀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
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跑腿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
到模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
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
美丽,又像诗歌一般充满激情。 (5 分)特别是对于大榕树的描写,尤为精采。作品的结尾处写 到"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
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这发人深
思的问句,把作者的思乡之情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00 分)
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图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癖似乎也就慢慢地好
142
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过年的时候,老祖母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
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阻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跟
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
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141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筒,放 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
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 响,小给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论述题(任选 l 题, 40 分)
1.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 2.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原则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
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 "什么"都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 经看厌了。宇富和社会是那么陈旧,元昧,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
"儿时"祷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元知"回来,给
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
146
试卷代号 :2086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7 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阅读与写作 (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7 年 6 月
一、论述题(任选 l 题, 40 分)
1.阅读实践中属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体裁特征的认识、主题内涵的再理 解 (5 分)、结构层次的解析、表达技巧的概括 (5 分)、语言风格的体会 (5 分)、人物事件的具体
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憾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
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
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 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位香,她们怀 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瘤,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
斜伸向澳中,我们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方
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 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
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
化和形象化等。 (5 分) 举例分析。 (20 分)
2. 运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完全取决于读者解读文本的实际需求。
只要言之成理,就能酌情得分。 二、阅读题(任选 1 题, 60 分}
[参考答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1)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这篇作品写久居异乡的"我飞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
的阴凉下散步、嬉戏时,由眼前的景自然引出了故乡的榕树,进而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