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机场航站区的运营与管理
第四章-机场航站区的运营与管理
6
7
• 如果机场有两条平行的跑道且间距较大,一般将航站区布 置在两跑道之间
8
9
• 若机场具有两条呈“V”字形的跑道,为缩短飞机的离港、 到港时间,通常将航站区布置在两条跑道所夹的场地上。
10
11
12
• 如机场交通量较大,乃至必须采取三条或者四条跑道时, 航站区位置可以参考如图。
13
14
3
• 航站区:航空 运输业务(旅 客和货物)的 陆、空交换区 域的统称。由 旅客航站、货 物航站、机坪、 航站区管制中 心、供应服务 设施、航站交 通及停车场等 区域组成。
4
航站区的规划
规划原则: 1.与机场总体规划相一致。 2.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使其规模与旅客运输量相
适应,各区域容量平并具有未来扩建发展的余地。 3.相对于飞行区和机场的其他功能区的间距、方位合理。 4.航站区陆侧应便于交通组织,并与城市地面交通系统有良
的转运车是可以升降的,这样靠近飞机后乘客即可直接登
机,而无需动用舷梯车。
特点:航站楼只要设转运
车门位即可,因而可降低
基建和设备(登机桥等)
投资,提高航站楼利用率,
增加了对不同机位、机型
和航班时间的适应性,航
站楼扩展方便,等等。但
利用转运车,使旅客登机
时间增加,易受气候、天
气因素影响,舒适感下降。
54
51
优点
• 可通过卫星建筑的增加来延展航站楼空侧;一个卫星建筑 上的多个门位与航站楼主体的距离几乎相同,便于在连接 廊道中安装自动步道接送旅客,从而并未因卫星建筑距办 票大厅较远而增加旅客步行距离。
缺点
• 首先是不好扩建。扩建时,要么拆掉旧的,再建一个直径 更大的圆形建筑,这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经济的。
第四章 机场航站区的运营
•机场航站区的规划 •航站楼 •航站楼机坪
思考
• 航站区和航站楼一样吗?
2
航站楼:又称航站大厦、候机楼、客运大楼、航
厦,是机场内的一个设施,提供飞机乘客转换陆 上交通与空中交通的设施,方便他们上下飞机。 在航站楼内,乘客购票后需办理报到、托运行李, 并经过安全检查哨及证照查验方能登机。
许多机场并非单一地采用上述基本布局或方案, 而是多种基本型式的组合。
55
• 判断以下候机楼是哪种水平布局的 种类,或者水平布局的组合?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 单层方案
二.竖向布局
• 一层半方案
• 二层方案
• 三层方案
67
• 采用单层方案时,进、出港旅客及行李流动均在机坪层进行。这样, 旅客一般只能利用舷梯上下飞机
优点:进一步扩充门位时,航 站楼主体可以不动,而只须扩 建作为连接体的指廊。
缺点:当指廊较长时,部分旅 客步行距离加大;飞机在指廊 间运动时不方便。
一个指廊适合6~12个机位,
两条指廊适合8~20个机位。
机位超过30个时,宜采用多条
指廊。
50
卫星型
• 是在航站楼主体空侧一定范围内,布置一座或多座卫星式 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通过地下、地面或高架廊道与航站楼 主体连接。卫星建筑物上设有机门位,飞机环绕在它的周 围停放
• 在对圆形建筑旁两架相邻飞机进行地面服务时,往往非常 拥挤
• 未来的大翼展飞机必须停在距圆形卫星较远的地方,才能 满足飞机间距的要求
52
• 如图,圆形建筑旁和矩形建筑旁对飞机作地面服务时的情 况比较。显然,矩形建筑旁的飞机地面服务更好安排,更 有秩序。
53
转运车型
• 这种型式下,飞机不接近航站楼,而是远停在站坪上,通 过接送旅客的转运车来建立航站楼与飞机之间的联系,有
47
• 线型
航站楼水平布局的种类
• 指廊型
• 卫星型
• 转运车型
48
线型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水平布 局型式。 航站楼空侧边不作任何变 形,仍保持直线,飞机机 头向内停靠在航站楼旁, 旅客通过登机桥上下飞机。
•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场客 运量较少,因此普遍采用 这种水平布局.
49
指廊型
• 为了延展航站楼空侧的长度,指廊型布局从航站楼空侧边 向外伸出若干个指形廊道。廊道两侧安排机门位。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纽约肯尼迪机场
34
法国戴高乐机场
35
伦敦希斯罗机场
36
东京羽田机场
首尔仁川机场
37
38
德国慕尼黑机场
39
外形、民族、地方特色或者象征意义
40
41
42
43
航站楼的具体规划过程
• 确定设计旅客量 • 估算面积 • 制定总体布局方案 • 提出设计方案
航站楼
• 航站楼是航站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地区或国家 的窗口。航站楼通过各种服务与设施,不断地集 散着旅客及其迎送者。
• 国际机场航站楼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国家的大门, 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 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地域或名族特色并作豪华的 装饰。
15
16
广州新白云机场
17
18
19
20
21
•
蝠 鲼
单层方案
• 采用一层半方案时,出港旅客在一层办理手续后到二层登机,登机时 可利用登机桥。进港旅客在二层下机后,赴一层提取行李,然后离开。
44
一.水平布局
航站楼的布局
三个问题:
集中与分散 航站楼空侧对停靠飞机的适宜性 航站楼陆侧对地面交通的适宜性
45
集中式
• 优点: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共用所有设施,投资和维 护、运营费用低;便于管理;占地较少。有利于航站 楼开展商业化经营活动。
• 缺点:但当旅客流量很大, 航站楼规模也很大时,可 能会给空侧、陆侧的交通 组织和旅客、行李在航站 楼内的处理带来难度,进 而影响旅客的通过能力和 舒适程度。
好的衔接。 5.航站区空侧应根据飞机运行架次、机型组合、地面保障服
务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使飞机运行安全、顺畅、高效。 6.航站区应地市开阔、平坦、排水条件好,并尽可能少占地。 7.注意航站区的群体建筑效应,注意绿化、美化和保护航站
区及周围环境。
5
航站区的位置选择
• 交通量不大的机场,大都只设一条跑道。此时, 航站区宜靠近跑道中部。
46
单元式
• 优点:加速了整个机场的旅客通过能力,每个航站楼及 停车场等设施都能保持合理规模,旅客在航站楼内外的 步行距离也能保持合理的长度。
• 缺点:每个单元航站楼都 要配置几乎相同的设施, 规模经济效益差。如果单 元航站楼之间相距较远 (如福特·沃尔斯机场最远 的两单元相距竟达 4.5km),会给中转旅客 和对机场不熟悉的旅客带 来极大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