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电气试验工>>高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1.几个电容器并联连接时,其总电容量等于(B )。
A.各并联电容量的倒数和;B.各并联电容量之和;C.各并联电容量的和之倒数;D.各并联电容量之倒数和的倒数。
2.已知R= 3 Q, X L= 5Q, X C= 1 Q,将它们串联连接时,总阻抗Z等于(C )。
A.9 Q;B.7 Q;C.5Q;D.1 Q。
3.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与施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C )。
A.的平方成正比;B.的一次方成正比;C.无关;D.成反比。
4.在R、L、C串联的交流电路中,如果总电压相位落后于电流相位,贝U ( D )。
A.R= X L=X C;B.X L = X c M R;C.X L>X C;D.X L V X C。
5.已知A点对地电位是65V ,B点对地电位是35V,则U BA等于(D )。
A.100V ;B.30V ;C.—100V ;D. —30V。
6.交流电路中,分别用P、Q、S表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而功率因数则等于(A )。
A.P/S;B.Q/S;C.P/Q;D.Q/P。
7.对均匀带电的球面来说,球内任何点的场强(A )。
A.等于零;B.小于零;C.大于零;D.与球面场强相等。
8.试验电荷在静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该试验电荷的(C )。
A.大小及距离有关;B.大小有关;C.大小及位移有关;D.大小及位移无关。
9.两个大小不等的金属球,球面带有等值同性电荷时,则两球之电动势(B )。
A.相等;B.不相等;C.可能相等;D.均为零。
10.在电路计算中,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是(A )。
A.任意选定的;B.由正极指向负极;C.由负极指向正极;D.与实际的电流方向一致。
11.如果流过电容C= 100卩F的正弦电流i c= 15.7 ' 2 sin(100 n t —45° )A。
则电容两端电压的解析式为(C )。
A. u c = 500 2sin(100 n t + 45° )V ;B.u c= 500 2sin(100 n t —90° )V ;C.u c500 2 sin(100 n t —135° )V ;D.u c= 500 2sin100 n tV。
12.在R、L、C并联的交流电路中,如果总电压相位落后于总电流相位时,贝U表明(B )。
A.X L=X C = R;B.X L >X c;C.X C >X L ;D.X L=X C。
13.在不均匀电场中,棒-板间隙的放电电压与棒电压极性的关系是(C )。
A.与棒的极性无关;B.正棒时放电电压高;C.负棒时放电电压高;D.负棒时放电电压低。
14.在不均匀电场中,电晕起始电压(D )击穿电压。
A.远高于;B.略高于;C.等于;D.低于。
15.在电场极不均匀的空气间隙中加入屏障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这是因为屏障在间隙中起到了( D )的作用。
A.隔离电场;B.分担电压;C.加强绝缘;D.改善电场分布。
16.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的极化现象中,极化时间不超过105〜10「13s;极化几乎是完全弹性的,外电场消失后,会立即复原;极化发生在离子式结构的固体介质中,能在各种电工频率下发生,几乎不消耗能量,这种极化称为(A )式极化。
A.离子;B.偶极子;C.夹层;D.电子。
17.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的极化现象中,发生于偶极子结构的电介质中,极化时间约10-2〜10「10s;而且是非弹性的;需消耗一定能量的极化,称为(B )式极化。
A.离子;B.偶极子;C.夹层;D.电子。
18.R、L、C串联电路中,已知U R= 100V ,U L = 100V, U c= 100V,则总电压有效值是(A )。
A.100V ;B.100 2V ;C.300V ;D.100 3V。
19.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C )。
A.X L>X C;B.X L V X C;C.X L = X C;D.L = C。
20.在正弦电路中R、L串联,且RM 0, L丰0时,以电流I为参考相量,其与总电压相位差的范围是(A )。
A.0 v v 90°;B. = 90°;C. =- 90°;D. —90°v v 0 °。
21.在正弦电路中R、C串联,且RM 0, C M 0时,以电流I为参考相量,其与总电压相位差的范围是(D )。
A.0 v v 90°;B. = 90°;C. = —90°;D. —90°v v 0 °。
22.在R、L、C串联电路中,当电流与总电压同相时,(B )成立。
A. 3 L2C = 1 ;B. 32LC = 1 ;C. ®LC = 1 ;D. 3 = LC。
23.理想电压源是指具有一定的电源电压E,而其内阻为(D )的电源。
A.无限大;B.很大;C.很小;D.零。
24.理想电流源是指内阻为(D ),能输出恒定电流I的电源。
A.零;B.很小;C.很大;D.无限大。
25.沿脏污表面的闪络不仅取决于是否能产生局部电弧,还要看流过脏污表面的泄漏电流是否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 B ),以保证局部电弧能继续燃烧和扩展。
A.碰撞游离;B.热游离;C.光游离;D.滑闪放电。
26.已知:e= 100 • sin( 31 —60° )V, t = 0时,e等于(B )V。
A.100 ;B.-86.6;C.86.6;D. -50。
27.滤波电路滤掉的是整流输出的( A )。
A. 交流成分;B. 直流成分;C. 交直流成分;D. 脉动直流成分。
28.整流器的工作是利用整流元件的( D )。
A.稳压特性;B.稳流特性;C.线性;D.单向导电性。
29.稳压管在稳压范围内,流过管子的电流称为( C )电流。
A.额定;B.整流;C.稳定;D.滤波。
30.下列各种形式的电测仪表中,不能反映被测量真实有效值的是( C )仪表。
A.电磁式;B.电动式;C.磁电式;D.静电式。
31.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主要发生在( D )的电网中。
A.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C.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D.中性点不接地。
32.电容器的电容量C= Q/U(Q-- 电荷量,U-- 电压),由此得出( C )。
A.Q上升,C变大;B.Q下降C变小;C.C是常量,不随Q、U而变;D.U下降C变大。
33.电源频率增加时,电流互感器的( A )。
A. 比值差和相位差均减小; B .比值差和相位差均增大;C. 比值差增大、相位差减小;D. 比值差减小、相位差增大。
34.变压器空载损耗试验结果主要反映的是变压器的( B )。
A.绕组电阻损耗;B.铁芯损耗;C.附加损耗;D.介质损耗。
35.电容C经电阻R放电时,电路放电电流的变化规律为(C )。
A.按正弦函数变化;B.按指数规律递增;C.按指数规律递减;D.恒定不变。
36.R、L、C并联,接入一个频率可变的电源,开始时I R= 10A , I L = 15A , I C = 15A总电路呈阻性,当频率上升时,电路( A )。
A.呈容性;B.呈感性;C.呈阻性;D.性质不变。
37.R、L、C串联,接入一个频率可变的电源,开始 1 o C= 3 o L,当频率变高时,电路( C )。
A.呈阻性;B.呈容性;C.呈感性;D.性质不变。
38.工频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特点是额定输出( A )。
A.电压高,电流小;B.电压高,电流大;C.电压低,电流小;D.电压低,电流大。
39.在220kV变电设备现场作业,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之间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是( C )mA.1.5;B.2;C.3;D.4。
40.测量绝缘电阻及直流泄漏电流通常不能发现的设备绝缘缺陷是( D )。
A.贯穿性缺陷;B.整体受潮;C.贯穿性受潮或脏污;D.整体老化及局部缺陷。
41.测量介质损耗因数,通常不能发现的设备绝缘缺陷是( D )。
A.整体受潮;B.整体劣化;C.小体积试品的局部缺陷;D.大体积试品的局部缺陷。
42.额定电压220〜330kV的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应在充满合格油,静置一定时间后, 方可进行耐压试验。
其静置时间如无制造厂规定, 则应是( C )。
A. > 12h ;B. > 24h;C.> 48h ;D. > 72h。
43.110〜22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气试验项目(D )的测试结果与其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总烃和乙炔超标无关。
A.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试验;B.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因数tgS测量;C.局部放电测量;D.引出线的极性检查试验。
44.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气试验项目( D )的测试结果与其运行中发生二次侧电压突变为零的异常现象无关。
A.测量主电容C啲tg S和C ;B.测量分压电容C2及中间变压器的tgS、C和M Q;C.电压比试验;D. 检查引出线的极性。
45.测量局部放电时,要求耦合电容( D )。
A.tg 3小;B.绝缘电阻高;C.泄漏电流小;D.在试验电压下无局部放电。
46.用末端屏蔽法测量110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tg 3时,在试品底座法兰接地、电桥正接线、C x引线接试品x、X D端条件下,其测得值主要反映的是(D )的绝缘状况。
A. 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B.处于铁芯下芯柱的1 / 2—次绕组对二次绕组之间;C. 铁芯支架;D.处于铁芯下芯柱的1/2一次绕组端部对二次绕组端部之间。
47.用末端屏蔽法测量220kV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的tg$,在试品底座法兰对地绝缘,电桥正接线、C x引线接试品X、X D及底座条件下,其测得值主要反映(C )的绝缘状况。
A. 一次绕组及下铁芯支架对二次绕组及地;B.处于下铁芯下芯柱的1 / 4 一次绕组及下铁芯支架对二次绕组及地;C.处于下铁芯下芯柱的的1/4 一次绕组端部对二次绕组端部之间的及下铁芯支架对壳之间; D. 上下铁芯支架。
48.R、L、C串联电路,在电源频率固定不变条件下,为使电路发生谐振,可用(C )的方法。
A.改变外施电压大小;B.改变电路电阻R参数;C.改变电路电感L或电容C参数;D.改变回路电流大小。
49.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f o等于(A )。
1 1 -A. 2 X'T C;B. 2 PLC ;C. ^LC ;D.^C。
50.在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绝缘纸筒端部设置角环,是为了防止端部绝缘发生(C )。
A.电晕放电;B.辉光放电;C.沿面放电;D.局部放电。
51.变压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是为了( C )。
A.提高电网的电压水平;B.限制变压器故障电流;C.补偿电网系统单相接地时的电容电流;D.消除潜供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