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对母羊不同时期繁殖性能的影响

营养对母羊不同时期繁殖性能的影响

营养对母羊不同时期繁殖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的养殖量及繁殖水平均难以满足需求,故养羊业的发展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开发利用现有饲料资源,挖掘现有羊品种的繁殖潜力,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影响动物繁殖力的因素有:遗传、营养水平、环境(温度、光照、群体等)、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等。

营养在母畜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日粮的营养水平是否适当,对动物内分泌腺体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有显著作用,进而影响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繁殖力。

只有在饲料营养平衡并且满足各个不同时期的需要的情况下,动物的繁殖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母畜营养繁殖繁殖率是影响母羊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繁殖率低也是制约养羊业生产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母羊繁殖效率取决于品种特性和外环境两大因素。

外环境诸因素中,如:光照、温度、羊舍条件等,以营养最为重要。

母羊怀孕后期及泌乳期,机体内营养代谢与内分泌代谢机能的变化和调节非常剧烈,营养需要加强。

如何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羊繁殖效率是现代羊生产的最重要环节。

施行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体系,可使母羊生产力提高1倍,生产效益提高40%~50%以上。

要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就必须供给羊只充足的营养。

这对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挖掘母羊的繁殖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1.母羊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1.1妊娠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母羊的妊娠期约5个月,此期间增重7.5~12kg,必须供给丰富而平衡的营养,特别是妊娠后期。

妊娠期营养需要由维持需要、母羊本身增重需要和胎儿及胎产物生长需要组成。

妊娠期间,胎儿和胎产物生长速度不同,妊娠初期胎盘首先生长发育,胎儿主要在妊娠后期生长发育。

胎儿在妊娠前期的重量增加不到初生重的5%,而到后三分之二时期,重量增加可占到初生重的83%~85%;妊娠第四个月内,胎儿平均日增重为40~50g,第五个月为120~150g,故母羊妊娠前、后期营养需要存在差异。

妊娠前3个月,胎儿发育较缓慢,母羊的营养需要与空怀期基本相同,维持体重不变或轻微增重即已足够,对初配母羊可在这一基础上再增加15%~20%;妊娠后期(妊娠最后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80%~90%的胎儿重量在此期形成,故需要充足而全价的营养供给[1]。

据研究,母羊妊娠后期能量水平比空怀期高17%~22%,蛋白质增加40%~60%,钙、磷增加l~2倍,维生素增加2倍,还须注意钠及多种微量元素的供给。

母羊妊娠最后5周的能量需要较维持饲养高25%~75%。

怀双羔母羊的营养需要高于怀单羔母羊。

美国NRC绵羊营养需要中,怀单羔母羊妊娠期最后6周能量总需要是维持需要的1.5倍,怀双羔母羊相应为2倍。

加拿大的集约化管理办法指出,母羊妊娠头14~15周的营养需要并不高于维持需要量,而在后5~6周,营养需要增加25%(双羔母羊)。

若不对营养不良的母羊补饲,仅维持体重或是引起体重下降,将会通过孕血中毒而导致母羊受损失,严重降低羔羊的体重、羔羊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同时造成母羊泌乳量降低及下次配种期的受胎率低。

所以,在母羊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后期,供给其充足优质的牧草或补饲精料来满足母羊的营养需要,即可缓解妊娠期母羊减重,对减少母羊和羔羊的死亡率有很大作用;还可实现母羊不同程度的增重,对胎儿后期生长及母羊产后泌乳有积极作用[2]。

1.2哺乳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哺乳期是母羊所有生理阶段中营养需要量最高的时期,妊娠期的营养需要大约是维持需要的2倍,哺乳期为3~4倍。

哺乳期内比妊娠初期和后期需要的营养物质分别高82%和24%,蛋白质分别高70%和19%。

单羔哺乳母羊的能量需要与妊娠开始3~6周相比,提高30%,双羔哺乳母羊提高50%。

能量水平对绵羊的泌乳量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产后12周内影响更明显,代谢能的65%~83%用于产奶(NRC),因饲料营养价值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成年母羊泌乳能量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产奶需要,对未成年羊还应包括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据试验报道,母羊自身日增重50g时,每日需要代谢能1.47兆焦,可以此作为调节标准。

哺乳期大部分母羊的体重都有所减少,是泌乳消耗身体贮备所造成的。

在哺乳期前6周内,母羊的体重减少4~8 kg。

Cowan等(1981)研究发现,在哺乳期6~42d中,母羊体重平均减少4.3kg,蛋白质平均损失800g,约占体蛋白的10%。

ARC(1980)建议母羊空腹体重代谢能的损失为26MJ/kg。

Cowan等(1981)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母羊体重下降时代谢能的损失为24~90MJ/kg[3]。

Robinson(1975)提出了能量蛋白质需要模式,表述了哺乳期母羊能量蛋白质需要所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l)能量的摄入处于一定水平时,蛋白质的摄入有一个最低需要量,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将导致泌乳量下降;(2)泌乳量随着CP/ME的增加而增加,如CP/ME=7.5时,泌乳量为2.2 kg/d;当CP/ME=9.4时,泌乳量为2.8 kg/d;(3)在代谢能的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母羊没有达到最大泌乳量,增加日粮中CP的含量,可明显地提高泌乳量[4]。

无论是舍饲或放牧的情况下,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羔羊完全或主要由母乳供给养分。

若母羊分娩前获得良好的饲养,分娩后泌乳量很快升高;分娩前营养不良的母羊,将推迟泌乳高峰的到来,这是造成羔羊生后一个月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在澳洲草原,羔羊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期间,损失率为37%,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生后三天内。

虽然研究表明,补饲与产奶之间的直接关系较小,但在能量缺乏的情况下,要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来维持奶的生产。

补饲对产奶缺乏直接反映,可能与日粮结构有关。

哺乳前期补饲量应根据母羊体况及哺乳的羔羊数而定。

母羊在产羔后3~4周达到泌乳高峰,前8周所泌乳量占整个泌乳期的75%。

在泌乳前期,通过适当地选择饲料可以促进母羊的泌乳量;但泌乳6~8周后其泌乳量急剧下降,即使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也不能提高其泌乳量,此时羔羊的胃肠功能已趋于完善,可以大量利用青草及粉碎精料,不再完全依靠母乳的营养。

母羊此时的营养需要便相应降低[5]。

1.3空怀配种期母羊的营养需要特点空怀母羊未妊娠、不泌乳,无负担,因此往往被忽视。

其实,此时母羊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发情、排卵及受孕情况。

营养好、体况佳,母羊发情整齐、排卵数多。

在配种前1~1.5个月,应补充一定量精料,使母羊很快恢复体况,力争体况适于配种。

配种时,母羊的饲养标准应比空怀母羊高20%~25%。

对个别体况较差者,要给予短期优饲,使羊群膘情一致,发情集中,便于配种和产羔[6,7,8]。

而当母羊营养物质的摄取量由配种前的高水平变为配种后的低水平时,发现其死亡率比使营养水平持续维持在低水平的母羊要高。

这说明应避免营养物质的急剧变化。

全年的体况和短时期催情补饲是一样重要的[9]。

繁殖率取决于全年平均的营养采食量,以及全年不同阶段的实际水平。

排卵率因配种时和从泌乳到配种时恢复阶段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异;而卵的损失或死胎率则受恢复阶段和妊娠阶段营养水平的影响,因此,营养的静(恢复阶段)和动(催情阶段)都影响产羔率.2.不同营养水平对不同时期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2.1不同营养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2.1.1对妊娠后期母羊体重变化的影响在适当的营养条件下,妊娠期母羊吸收的营养物质除满足胚胎及胎产物的生长发育外,本身也在增重。

但营养供给不足时,母羊则动用体内能量与蛋白质贮积,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

母羊产后体重与妊娠前体重的差异可表明母体本身能量和蛋白质沉积情况[10,11,12,13]。

本试验中,只测定了母羊妊娠后期(97~150d)的体增重,但仍可从中看出不同营养水平对其体增重的影响。

本次试验中,三组母羊妊娠后的CP和ME进食量随饲粮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大,Ⅲ组母羊在妊娠后期本身增重(6.12±3.35kg)分别比Ⅰ(-4.37±1.91kg)、Ⅱ组(2.36±5.11kg)高171.4%、61.4%。

所有母羊试前的饲养水平均为0.7倍NRC,营养状况较差。

Ⅰ组母羊试验中的营养水平为(0.8倍NRC),已不能满足胎儿及胎产物增重的需要,以致使其动用了体内较多的营养贮备来保证胚胎发育。

尽管Ⅱ、Ⅲ组母羊妊娠前期营养水平也较低,但在妊娠后期分别为0.9和1.0倍NRC营养水平,不仅能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本身还能有一定的营养贮备。

由此可认为,0.8倍NRC水平对于滩×寒妊娠后期母羊是不够的;就这一指标而言,0.9与1.0倍NRC水平都是可选的。

2.1.2对妊娠后期母羊产羔性能的影响三个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50%、140%和200%,Ⅲ组分别比Ⅰ、Ⅱ组高50%和60%,但Ⅲ组的产羔成活率(87.5%)低于Ⅰ、Ⅱ组(均为100%)。

据报道,配种前对体况中等和差的母绵羊提高其日粮营养水平,可以使其排卵率和产羔率显著提高。

在配种之前母绵羊群平均体重每增加1kg,其排卵率可提高2.0%~2.5%,产羔率则相应提高1.5%~2.0%[14]。

本试验三个组母羊的产羔率有差异,与营养水平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探讨。

试验开始前,饲养水平均为0.7倍NRC营养水平,而试验期营养水平高的Ⅲ组一母三胎中的两只羔羊为弱羔,产羔当天死亡,并非营养不良所至,其母羊的采食量是其它母羊的1.2倍,可能与母羊单栏饲养,活动量较少有关。

妊娠后期母羊的营养水平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是母羊产羔窝重和羔羊的初生重。

三组母羊的产羔窝重分别为5.73±1.34kg、5.40±1.65kg和7.69±2.24kg,Ⅲ组母羊产羔窝重有高于Ⅰ、Ⅱ组的趋势(P=0.086)。

三组母羊所产羔羊的平均初生重依组次为3.82±0.76kg、3.86±0.58kg和4.10±0.77kg,Ⅲ组羔羊初生重仍稍大(P>0.05);三组母羊产羔前后体重之差(即羔羊与其胎产物之和)分别为8.55±1.56kg、8.20±2.34kg和9.96±4.61kg(P>0.05)。

可以看出,Ⅰ、Ⅱ组上述二项指标都非常接近,妊娠后期获得0.8倍NRC营养水平的母羊,依靠动员本身体内的营养贮备仍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在0.9倍NRC营养水平下,母羊虽有增重,但胚胎发育仍维持在与Ⅰ组相近的状况。

刘东山,张文远、汝应俊等分三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母羊平均食入蛋白质为145.25g 时,羔羊的初生重平均为3.5kg左右,所得结果与其基本接近[15]。

妊娠母羊对营养变化较敏感,且呈现出营养分配方面的微妙关系。

营养水平较低但不是严重缺乏时,即使母羊失重也要尽量满足胚胎发育所需养分的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