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4分)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超女等各种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热火朝天地拉开帷幕。
举办方和参与者都热情有加,红楼选秀的网站率爆棚,大学校园红楼讲座人满为患,大观园里秀一把贾宝玉林黛玉们的人摩肩接踵,街头随机来访行人,每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中人的形象演绎准则。
除《红楼梦》的魅力之外,也足见大众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此次媒体再次参与了大众文化的创造,并调动受众一起参与,才创造出了这样全民狂欢的神话。
可以说,这次红楼选秀是以前曾经红火过的超级模仿秀的延续或变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超级模仿秀模仿者的角色还只是单兵作业;而今天因《红楼梦》是一部大戏,所模仿的角色便自然而然使得彼此有了,不仅增加了戏剧性,无形中还调动起人们童年过家家般的游戏性。
和刚刚红火过的超女相比,它不需要超女年龄和唱功两项基本要求,只要有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基本把握就行了,无论长幼男女,入门门槛很低,其娱乐性和参与性便更加强烈,更加便当,可以说超过了以往超级模仿秀或超女等任何秀场。
不管最后《红楼梦》是拍还是不拍,拍得好坏,都已经不是这场活动的主旨;不管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和现实的逃避或解脱,还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满足感,或是梦想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也都不是这场活动所要和所能够承载的。
关键在于这场选秀活动,让受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好玩、也更真实更平民化更充满想象力的一面。
这便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它以崭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为单调的电视节目和枯燥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
这确实是一个媒体左右社会想象的时代,媒体不再仅仅告诉你资讯,而且为你造白日之梦。
尽管这样的白日梦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明白带有一目了然的游戏色彩,暂短一瞬梦中惊醒之后,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但是,人们认同这种游戏色彩,并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样的游戏,这个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了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后现代一种新的文本。
这个文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原像与镜像矛盾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的模糊。
前者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后者彰显着人们梦想的渴望。
一部古典的《红楼梦》,便这样和今天的人们迅速而无障碍地连接在一起了,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人都可以被怀疑或被认为是梦中人,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
一部《红楼梦》便不再是梦,而成为了生活的真实;《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活在艺术中或活在屏幕上面,不再活在学者的权威诠释里,而可以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影子,或者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
只有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才有可能借助我国文化元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为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可能性,将一锅《红楼梦》的百年老汤,重新搅拌出新的味道和滚沸的热气来。
这场红楼选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意义,还在于那么多普通人在选秀过程中,如数家珍般对《红楼梦》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认同。
这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会出现的现象,你能够想象在美国或在英国,能够也有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让全民一起那样熟稔并集中认同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吗?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参与者的一些简单而浅薄的盲目,以及对于经典《红楼梦》认知的盲点,但是,应该从中看到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实,那便是大众越发理解《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以及中国人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把握和定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典束之高阁保持完整性是没有意义的,经典被利用才有意义。
经典的学术研究,可以是少数人的事业,但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
一部《红楼梦》,经过这么多人热情的投入,才会重新演绎并创作出《红楼梦》新本来,重拍《红楼梦》,是值得期待的。
1.第段中单兵作业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红楼选秀活动增强了戏剧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B.红楼选秀活动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游乐场。
C.担忧的是参与者对于《红楼梦》认知的盲点。
D.红楼选秀与超级模仿秀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3.第段引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录常百姓家是为了说明(2分)4.第段认为人们乐此不疲以参与《红楼梦》选秀这样游戏的原因是(2分)5.纵观全文,红楼选秀在意义在于:(1)(2)(3)(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24分)书院清池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
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
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
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
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
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
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
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
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
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
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
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
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
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
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它得地独厚,不是深山中隐姓埋名的野水,也不是宫苑里荣华富贵的池塘,它栖身于千年书院之内,非那种无名氏或暴发户可比。
此外,池以文传,历代有关的题咏且不去说它,南宋朱熹那首有名的《观书有感》,我就怀疑是这一方清池灌溉而成,宋代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秋八月,时年三十八岁的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和抗金名将张俊之孙张轼寓居于清泉之侧的百泉轩,题匾额百泉轩三字。
他的《观书有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写的是读书的感受,不也正是我眼前的清池景色?我想叩百泉轩的门环去请教朱老夫子,可是那里已经成了文房四宝等物的展卖厅,朱老夫子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凉凉而潺潺犹似旧时。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
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
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6.写出高中课本中与荷花有关的一个篇名《》。
7.文章第段对蝉声的写作是为了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第—段的内容,概括描写的书院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段提到南宋朱嘉的《观书有感》,体现了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富有的文化意蕴。
B.第段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热闹的夜总会,用对比突出了清池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静。
C.第段写到百泉轩只有注入清池的活水仍是旧时的,表达出对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D.第段对乡野的池塘的写作,是为了衬托我对书院的那一方清池的喜爱。
E.第段几句鸟语,一个句字,巧妙地把学府氛围和作家志趣所共有的清雅暗示出来了。
F.把书院清池比作一方砚池,是表明对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愤慨不平的一面。
11.第段对书院清池的描写很有特色,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2.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你觉得哪个名字更好?请说明理由。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超过5空的以前5空计分)。
(5分)13.(1)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2)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3)玉鉴琼田三万顷,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孝祥《念奴娇》)(4)《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5)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