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公开课说课稿
身面积就不大,中间又分布着山地,说明
岛屿上的地形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崎
岖)。在马来群岛上,几乎每个大岛上都分
布些山地,说明马来群岛的地形是?(崎
岖)。在岛屿上也有平原,因为中部地形崎
岖,所以形成的平原面积就比较大还是比 较小?(小) 。在岛屿上也会形成河流,这
些河流发源于岛屿中部的山地, 流向大洋,
相互影响的。 2、通过 学生 使用地图,提高 学生 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 学生
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 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体现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地区。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
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地区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 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 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 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通过指导 学生 使用地图, 分析东南亚的重要 地理 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 1、通过各自然 地理 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 地理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的人的手背一样。手背上的手指代表
着山地,手指与手指之间代表河流,一个
山地,一条河流, 这样的分布特点叫什么?
回答: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那么,
马来群岛的地形又是怎么样?
马来群岛主要的岛屿上有没有颜色较
学生结合图示思考回答
深的地方?(有) 。这些颜色较深的地方都
是什么地形?(山地) 。对于岛屿来讲,本
承上启下过渡到东 南亚的自然部分的 讲解
读图,说出东南亚的纬度 位置。
培养运用地理语言 准确表述的能力
从图上指出东南亚的海 陆位置
让学生了解学习自
岛是属于中南半岛的一部分。 东南亚除了中南半岛外,还有散步在
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 2 万多个岛屿,这些 岛屿我们合成为马来群岛。马来群岛主要 有几个大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看课本 P34 活动找出马来群岛的几个主要岛屿) (注: 2 分钟后)
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地区的教材。 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 地区地理起始课的功能, 应起到说明地区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 东南亚是 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地区。 由于种种关系, 学生对于东南亚较为熟悉也兴趣 较大,对东南亚有很强的认识愿望。 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 南亚 ”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南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以及东南亚的地形等内 容。自然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 为进一步学习东南亚的经济打下基础, 经济部分使学生对亚洲重要的地区有个系 统的认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课前准备 ] 教学前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有关东南亚
的资料,事先对东南亚有一定的印象。
[ 东南亚印象 ] 教师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东南亚
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从东 南亚的旅游业“新马泰”旅游入手,先给 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东南亚地区旅游业 很发达。) [ 过渡讲述 ]
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 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 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 西亚,泰指泰国。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 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 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那这几个国家 都位于那个地区呢? 回答:东南亚。 [ 过渡讲述 ] 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 的什么? [ 讲述知识 ]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东南亚的纬度 位置图和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讲述:从亚洲到大洋洲,最近的路线 是不是要经过东南亚地区?从印度洋到太 平洋的船只最近的路线也要经过东南亚地 区?所以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 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 过渡 ] 既然东南亚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 所以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包括 哪几部分? [ 知识讲述 ] 展示:东南亚的范围图片。 讲述:最北的是我们中国,图上紫色 和红色的地区就是东南亚地区。这个紫色 因为地处我们中国以南的地区,所以我们 把这个地区叫做中南半岛,在中南半岛上 有个狭长的陆地,叫马来群岛,这马来群
提问:那么,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地震?
回答:因为地处板块的交接处。 【转承过渡】
提问:地形会不会对一个地区的气候 造成影响呢?
回答:会。 提问:那么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 些? 回答:海陆位置,纬度等。 提问:其中影响气候最主要的是什么 因素? 回答:气候。 [ 知识讲述 ] 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和东南亚的气 候图 讲述:因为地处热带地区,受气候条 件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优美的景区,也使这 个地区的旅游业相当发达。我们来欣赏一 组图片。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 填空题、选择题、填图题。 拓展题:请同学们谈谈对火山的看 法?
《东南亚》公开课(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的教学载体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东南亚》:“东南亚的自 然地理和发达的旅游”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 公开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 “大洲 -地区 -国家 ”组成,层层递进。 “东南亚 ”这节内容,
本课教学的显著特点——以图释文,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并将启发式教学贯穿于 各种教学方法中, 注重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充分看重学 生的发言,恰当的评价,应“偏而导之,妙而誉之” ,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力 求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1、谈话法:即在教师引导下通过问答对话逐步深入探究问题。在自然部分 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 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认真观察
侧?这边有什么有利的条件? 回答: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过渡:那么,中南半岛的地形是怎么
样?
观察河流与河流之间地形的颜色
讲述:通过图例看出,河流与河流之
间的颜色较深,说明这边的海拔比较高,
是什么地形?
运用前面的知识思考回
回答:高山高原地形。
答
每两条河流之间都有这种颜色较深的
山地的分布,这样的分布特点,就好比如
看完视频)
提问: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
回答:澜沧江。
学生思考分析
[ 过渡 ]
中南半岛的河流抚育了这个地区的人
们,那么分布在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他们
的首都跟河流之间有没有关系?
[ 知识讲述 ]
展示:首都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图
提问:中南半岛上国家的首都与河流
之间的关系? 回答:首都多是分布在河流的两侧。
提问:首都为什么是分布在河流的两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 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 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养成 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
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东南亚较为熟悉,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 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课前搜集资料 倾听、感受、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积极 搜集资料,探究学 习的能力,同时提 高学习兴趣及学习 效率。
创设情景调动学生 的视觉及思维,让 学生迅速进入学习 状态
罗列有关“新马泰”的旅 游图片
检查学生对东南亚 的了解程度
联系实际
联系东南亚的文化思索 东南亚文化很多来源于 中国是因为中日的位置
利用学生对东南亚 各方面的思索,引 入文化直接讲述新 课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 直观感受
利用多媒体的优 势,化抽象难以理 解的或无法了解的 内容以直观简洁的 方式呈现
培养学生的读图观 察、应用资料的能 力,在学习的过程 中直接掌握知识, 也作为参与教学的 一种形式
河流?
回答:湄公河。
进入另一个知识的学习
讲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
河流,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 (注:
培养将地理事物联 系起来思考问题,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联系 生活实际,体现学 习对生活有用的地 理的课改精神
那这些河流的长度是长还是短?(短) 。水 流是快还是慢?(快) 。所以河流短促。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下一个视 频,这是个没有声音,只有图片的视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这个视频里面播放 的是什么事情?
在自然地理部分采用谈话法, 这样会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地启发 学生回忆旧知识或思考新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创造思维。例如:要求学生指图回 答出马来群岛的五大主要岛屿分布在哪里?中南半岛上主要的几条河流?让学 生在地图上建立空间分布观念,然后进一步启发提问,总的说来,东南亚是在世 界上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能否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 因?这样可以使课本知识活化、 深化,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改变死记硬背 的弊病,而从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东南亚地形的特点等。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东南亚的 船只基本上都选择从马六甲海峡经过。
举个例子:从中国的福建出发去地中 海旅游,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的海上路 线?(经过中国的沿海,途径东南亚的马 六甲海峡,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通过 苏伊士运河就到了地中海。 ) [ 转承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