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件(31张)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件(31张)

(3)作品:
(4)评价:
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几乎都提出超 越前人的见解,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17
探究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之处?
⑴共同的生活背景:
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②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③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
⑵共同的经历: 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 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 的主要原因。
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 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
28
阅读材料
材料三: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 《明 夷待访录》 )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 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 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 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 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 绪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 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
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
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
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
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
11
3、顾炎武:
(1)简介:
(2)思想主张 ① ② ③ 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
②封建制度的压制,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和
大兴文字狱,压制民主思想。
2、西欧: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早期的殖民扩张加
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冲击。
二、影响:
①中国由民主思想没有形成一股潮流,这段时间没有爆发资产阶
级革命,中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西方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冲垮封建制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D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士
B、批判宋明理B 学和八股取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23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
述,不正确的是( D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
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C
① 生活在明末清初
② 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 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
④ 受到文字狱迫害
A ①②④ C ①②
B ②③④ D ③④
19
三.明清儒学的评价
明清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 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想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0
探究二:明清时期,中国内部出现了早期的反封建
民主思想,但却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而西欧文 艺复兴之后,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成为一股进步的思想潮 流,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宣传。从所处时代来看, 两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结合中 西知识比较分析其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一、原因:
1、中国:①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力量弱;
8
2、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特点)
(1)简介:
(2)思想主张 ① 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秩序,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② 批判“君为臣纲”,认为君臣应是协力合作的关系(君
臣平等)
③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以“天下之
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目的:
④ 提出“工商皆本”(经济思想) (3)作品:
――《焚书·答耿中丞》 问:《焚书·答耿中丞》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反映了李贽对孔子权威的否定
7
2、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特点)
(1)简介:
①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述;③是 浙东学派创立者
黄宗羲—梨 洲先生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 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 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 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曾参加浙江 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 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 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 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 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 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 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 列为禁书。
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15
4、王夫之
(1)简介:
①早年参加抗清斗争;②失败后隐居著书, 收录《船山遗书》
王夫之(1619—1692),字而
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
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和
友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
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
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
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
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
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
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了。代表
王夫之—船山先生 作有《读通鉴论》等。
16
4、王夫之
(1)简介:
(2)思想主张 ①唯物论: ②认识论: ③ 知行关系: ④ ⑤发展观: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B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26
阅读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 敬。”…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有道德的君子要学问渊 博,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可能有反叛的事发生了。
材料二: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读书也推崇备 至。……他认为:“为人君之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 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的命题。
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归结)
(3)作品:
(4)评价: 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
12
◆何谓“经世致用”: 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治学方
法。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 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 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3
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C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25
9、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A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
“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
切含义是A、封建王朝的更替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的
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一.明清儒学发展的背景(原因)
(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外部因素等 方面进行分析)
二.发展的表现
1、李贽 2、黄宗羲
3、顾炎武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4、王夫之
三.明清儒学的评价
2
一.明清儒学发展的背景(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 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4.思想文化:理学空谈义理,因循守旧,脱离实际;八
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A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8、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
(3)材料三中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 《明夷待访录》
原因: 《明夷待访录》 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动 员人们支持变法(或减少维新变法阻力)。
课堂练习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 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C)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14
文献资料
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 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 其事。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 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1
课堂练习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
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
卓越见解……
黄宗羲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
Hale Waihona Puke 书,以及文集、秦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
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
(3)作品: 《焚书》《藏书》
(4)评价:
①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要求平等,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