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3 第9课 课件 (超仔细)

高中历史必修3 第9课 课件 (超仔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 易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元气大伤,原来潜 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 背景: 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 情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主张:
代表作:
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 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 易的诗风。
岑参
(2)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山水田园诗 特点: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
山居秋暝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3)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战国时期
(2)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
《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从《诗经》到唐诗
3.汉赋
(1)产生 (2)特点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 一统时期恢弘的文化气度。
汉朝
(3)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唐诗繁荣的表现
(2)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诗仙——李白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
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 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 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诗落李 李白 李白 成 惊 白杜 朝辞白帝彩云间, 泣 风 : 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 千里江陵一日还。 鬼 雨 “ 称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岸猿声啼不住, 神 , 笔 赞 飞流直下三千尺, 轻舟已过万重山。 ” 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他自幼聪 慧,十五六岁时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 29岁时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后 来又做过其他京官和地方官,如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 州刺史、太子少傅和刑部尚书等。
晚年长期在洛阳定居,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 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 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 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 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中唐 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 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 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魏晋南北朝 《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新阶段
(1)唐传奇
社会背景: 唐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代表作品:《柳毅传》、《莺莺传》
特点: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 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 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
(2)宋话本
《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 琵琶行》
杜牧(公元803-852年)具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
情怀,他的古诗多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如《感怀》从高祖、 太宗说到安史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壮 志,忧愤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咏史诗出语警拔,含意深远, 委婉的讽刺耐人寻味,其中有些更带有史论色彩,有很高 的成就,《泊秦淮》寄寓了声色误国的历史教训。讽刺玄 宗的《过华清宫三绝句》是代表作,其一:“长安回望绣 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派人乘驿马从四川、 广东专程送到长安,据说曾为此跑死了许多马,这诗讽刺 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 杜牧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除咏史外,抒情、写景, 无不风格爽朗俊逸。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 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 类诗都不以辞采取胜,却有一种风流俊爽之气蕴含其中, 在晚唐独树一帜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从《诗经》到唐诗
2、楚辞
(1)产生
(2)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
特点:主要描写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及边塞军人无
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 等,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等。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概况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风:风土之音--民间的民歌
精华
(2)内容
雅:宫廷之音--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颂:宗庙之音--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 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4)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 词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 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 C 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 其中《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4.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 B ) A 《西游记》 B 《聊斋志异》 C 《儒林外史》 D 《水浒传》
(2)唐诗繁荣的表现
(2)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诗圣——杜甫 杜甫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 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 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 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 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 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毫发无遗憾”的严 肃创作精神,使它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代表作: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一、从《诗经》到唐诗
4.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②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 其原因是什么?
③科举取士的导向作用
④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
⑤开明的文化学术政策
(2)唐诗繁荣的表现
(1)初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求丰富的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2)宋词繁荣的表现
豪放派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2)宋词繁荣的表现
豪放派
二、宋词和元曲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 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 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2.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 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 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 A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孟浩然
三、明清小说
3.明清小说的繁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背景 表现
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地出现;
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 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
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 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 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 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 “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 《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 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 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 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宋词
(2)宋词繁荣的表现 婉约派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2)宋词繁荣的表现 婉约派
二、宋词和元曲
2.元曲
(1)兴起与发展
①时间:宋代; ②内容:包括杂剧和散曲。
关汉卿
《窦娥冤》
《倩女离魂》 《汉宫秋》 《梧桐雨》
(2)代表人
郑光祖 马致远 白朴
物及作品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 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 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 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 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 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 与演员关系密切。 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 笔,学术界尚有分歧。他的代表作包括《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