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调节机制被古典经济学家 休谟(Hume)称为“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它的 作用过程是这样的:由于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既 包括黄金也包括以黄金作为发行后备的纸币,所 以逆差国家的货币供给将会减少,而顺差国家的 货币供给将会增加。这将引起逆差国家的内部价 格下降而顺差国家的内部价格上升(根据货币数 量论)。结果逆差国家的出口受到刺激而进口受 到抑制,直至其国际收支逆差消失。相反的情况 则发生于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 因此,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金币自由铸造、 金币与纸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输出入三 个特征。
法国决定将其英镑储备兑换为黄金是金汇兑 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但金汇兑本位制崩溃更 根本的原因是: (1)当面对严重失准的固定汇率平价时,各国 政府缺乏足够的调节机制以消除国际收支失衡对 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 (2)在伦敦以及新兴的国际货币中心纽约和巴 黎之间巨大的资本流动所造成的不稳定; (3)大萧条的爆发(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好 成了它的牺牲品)。实际上,任何一种国际货币 体系在当时世界范围的极度大萧条中都可能会崩 溃。
以下我们要讲到的金位位制是金本位制,同时又 是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汇兑本位制, 同时也是固定汇率制。
什么是一个好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个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当使国际贸易和投资总量最 大化,并将国际贸易的收益在世界各国间进行“公平的” 分配。具体来讲,评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可以从调整性、 流动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进行。 调整性(adjustment)是指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过程。 一个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使调整成本和所需时间最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可以用来应付国际收支暂时失衡 问题的储备资产的数量。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提供足够的 储备资产,以使一国可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而不会使本 国经济紧缩或使世界经济通胀。 可靠性(confidence)则是指调节机制具有正常运行的 自动机制,能够保持国际储备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 国际货币体系,有时称为国际货币秩序,是 指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规则、习惯、工具、设施 和组织。
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 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根据汇率的决定方式或国际 储备资产采用的形式来进行分类。 按照汇率决定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汇率制。 按照国际储备的形式,可分为金本位制(黄 金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资产)、纯信用本位制(与 黄金没有任何联系的汇兑本位制,如纯美元), 以及金汇兑本位制(以上两者的结合)
第三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验
随着“一战”的爆发,古典的金本位制结束了。 1919—1924年,汇率疯狂地变动,引起了人们对于重返金 本位制下稳定状态的渴望。1925年4月,英国按“一战” 前价格重新恢复了英镑对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解除了战争 爆发后所实行的黄金禁运措施。其他国家也跟随英国相继 重返金本位制(美国已于1919年重返金本位制)。但是这 一新的体系与其说是纯粹的金本位制,还不如说是金汇兑 本位制,因为黄金及可以兑换黄金的纸币(大部分是英镑, 也有美元和法国法郎)均可以作为国际储备。
法国认为寻求巴黎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是自 己的权利,于1928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其国际 收支盈余以黄金形式存在,而不是以英镑或其他 货币形式存在。这对于英国本已捉襟见肘的黄金 储备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并导致短期资本从伦敦 大量流向巴黎和纽约。当法国再次寻求将以往所 积累的英镑储备兑换成黄金时,英国被迫于1931 年9月停止英镑兑换黄金,并宣布英镑贬值,从而 宣告了金汇兑本位制的终结(美国实际上也于 1933年结束了金本位制)。
第二节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大约实行于1880—1914年。在金本位 制下,每个国家确定其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并被 动地准备不断按照这一价格买卖任何数量的黄金。 因为每种货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这称为铸 币平价。汇率将围绕平价(在黄金输入点和输出 点之间)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两个货币中心间 单位货币外汇所含黄金的运输成本。
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采纳了美国代表团中 来自财政部的哈利•怀特(Harry D. White)提出的 方案,而非英国代表团团长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方案。凯恩斯要求 成立一个“国际清算联盟”,在一个称作“班克” (bancor)的新的记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清 算,就像各国中央银行(如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 在国内创造货币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7 年3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有30个成员国。随着在 20世纪90年代接纳了苏联和其他国家后,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到2009年年初时的成员国已达到185个。 只有很少一些国家,如古巴和朝鲜,不是其成员 国。
第四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1971年)
1944年,美国、英国和其他42个国家的代表汇 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决定战后 应建立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所 产生的新体系导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成立,该组 织的目的是:(1)监督各国遵循有关国际贸易和 金融的一系列行为准则;(2)为面临暂时性国际 收支困难的国家提供信贷援助。
然而,由于英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竞争 能力(特别是相对于美国),并且其国外投资的 很大一部分已用于支付战争费用,英镑在重新建 立“一战”前的平价水平时被高估了很多。这给 英国带来了国际收支逆差,当它要消化这些赤字 时又发生了经济紧缩。另外,由于法国把法郎的 汇率稳定在一个相对贬值的水平上,法国在1926 年产生了大量的国际收支盈余。
汇率在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之间的具体数值 由外汇供求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运输,因此 汇率不可能变动到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之外。也 就是说,当一国货币倾向于贬值而越过黄金输出 点时,黄金外流将阻止这一趋势。黄金流出表示 该国生产了国际收支赤字(逆差)。相反,一国 货币倾向于升值而要超过黄金输入点时,黄金流 入将阻止其继续升值。黄金输入代表该国的国际 收支盈余(顺差)。因为国际收支赤字总是用黄 金解决,而一国的黄金储备是有限的,所以必须 迅速纠正赤字,使其不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