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教研活动情况记载表
组别小学数学低段活动形式集体备课
时间2009年2月25日地点石桥小学
执教者张正富班级一、一班
主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科数学
主持者付全中记录张正富
参加人员周代国张正富付全中陈玉平卢永富雷玲张正富说教材: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学生在第一单元“认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延伸。

陈玉平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卢永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方法
难点: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付全中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

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周代国、雷玲说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教科书第4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3-8题。

2.教学前,要先复习两位数的组成,可以这样提问: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复习了数的组成以后,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为理解口算步骤做准备。

3.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摆两部分小棒(34根和2根),问学生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写出34+2以后,再问学生怎么加?让学生摆一摆后,再问学生: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说出先把单根的小棒(4根和2根)并起来,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

接着可以让学生看书,或出示例1左边的算式,问学生斜线和折线所表示的意思,先把34分成30和4,4和2先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在式子上面用线段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30再加6得36。

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

讲两位数加整十数,也可以先让学生摆小棒,问学生与34+2有什么不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个位上的数。

在让学生试算“想一想”中的2+34时,可以对照34+2启发学生想应该算几加几?然后问20+34应该怎样算?最后,让学生讨论两道例题:34+2和34+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4.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第1—2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和为什么这样做。

第3题,仍可让学生说一说左右两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关于练习十二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5题,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想出:计算左边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只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照写就可以了,从而简化思维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计算右边的两位数加整十数根据同样道理,可以只把十位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不变。

还可以出现对比题让学生算,如35+4,35+40,让学生弄清计算方法的不同。

还可以出现一组题让学生练习,如:22+10、22+30、22+40、22+60;21+20、25+20、27+20、29+20;27+40、37+40、47+40、57+40。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第6题,是由教师出题,读题,让学生进行听算练习。

教师出题时要以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题目为主,适当带着练习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目;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一些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给学生增加练习机会。

教师可利用学具卡片中的“口算练习题(三)”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还可用学具卡片中的“口算加减法练习表”让学生将第一、二行的每两个数相加、将第七、八行的每两个数相加。

第9*题,两行数的共同点是: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从左边起,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的两数的差多同样多的数。

第一行多10,第二行多1。

因此,每一行相邻两数的差的排列是:10、20、30、40;第二行相邻两数的差的排列是:1、2、3、4。

由于第一行数的排列是从小到大,第4个数应是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第二
行数的排列是从大到小,第4个数应是它前面的数7,减去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7-3=4。

所以,答案是:
这题难度较大,教师可适当地进行启发指导。

集体形成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放映CAI课件,春天的场景,伴随着音乐)
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鸟语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游玩。

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郊游。

接下来出示图:大公共车,有42个座位,小公共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今天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坐什么车?为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我们班有43人,一辆车坐不下,必须要两辆车才行。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下,我们该坐哪两辆车?
(1)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
提问: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多少座?
学生回答。

在此,板书:42 + 30 =
提问:42加30得多少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计数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接下来学生汇报,并且交流他们所用的几种计算方法:
1从42开始,10个10个往上数。

如:42、52、62、72
2摆小棒:先摆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

(得出7个十和2个一
是72。


3用计数器:拨算珠
4分一分,再合起来:先把42分成40和2。

40 + 30 =70 70 + 2 =72
板书:42 + 30 = 72
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只有43位同学,而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72个座位,如果我们座这两辆车就显得太浪费了。

哪么我们该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呢?
(2)经过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轿车
提问:大公共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我们又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并板书:42 + 3 =
提问:42加3得多少?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

板书:42 + 3 = 45
(3)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肯动脑筋思考,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

教师小结: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2。

42 + 3 先把个位上的2和3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40。

接下来是课间娱乐:同学们,解决了前面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听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来临的美好气息吧!
2、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第25页第一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在展示台上用计数器进行演示)
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题:计算:(学生自由计算,方法不限)
41 + 50 = 53 + 40 = 20 + 67 =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竞赛: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

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59 + 20 = 40 + 47 = 6 + 33 =
43 + 6 = 34 + 50 = 41 + 5 =
6 + 31 = 28 + 30 = 2
7 + 40 =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维拓展:(应用题)
一筐苹果有40个,一筐梨有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计算)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板书设计:
经过本节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如下的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2 + 30 = 72 42 + 3 = 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