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河主要港口介绍长江流域主要港口介绍一、港1、概况港(Luzhou Port),地处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干、支流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盆地南部城市市。
长江段136公里,现已形成纳溪、中心、泸县、合江、古蔺5个港区,全港有生产性泊位174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约1000万吨。
全市现有水运企业37家,各类船舶4151艘(千吨级以上的货船61艘),占全省的37%,水上总运力近28万载重吨,占全省水上总运力一半。
2010年1-12月,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772.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2%。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70240EU,比去年同期增加16%。
港已成为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是交通部确定在唯一的全国28个河主要港口和国家水运口岸,是第一大港。
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交通部确认的全国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全省唯一的水运开放口岸和第一大港,是及滇东、黔北地区通江达海最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
2、经济腹地港的直接经济腹地包括成德绵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间接经济腹地包括滇北、黔北以及陕、甘、藏、青等几个西部省区的部分地区。
成德绵经济区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00万,2007年该区域GDP总额超过4640亿元,占去年全省10505亿元GDP的约46%。
经济区是中国“增长第四极”成渝经济区的两“核”之一。
黔北、滇北区域总面积约5.66 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赤水市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国家重点天然气化工基地,有赤天化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开发公司、华一造纸厂等大中型企业,工业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为61.2%,竹资源丰富。
目前,来自省的煤炭约占港煤炭外运量的50%;集装箱运输货物中90%以上是来自成渝经济带的、德阳、、江、等地。
港作为长江上游主要港口的地位已得到初步确立,随着腹地集疏运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港辐射围将逐步延伸。
3、交通区位港不仅是通江达海的门户,同时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国家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线在交汇,将是西部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最为便捷的通道。
航道:拥有通航干支流18条,常年通航里程达1000余公里,其中长江航道136公里,占川江的三分之二。
港目前为三级航道,可全年昼夜通航,枯水期1000吨级和丰水期6000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
“十二五”期间,长江航道局规划把航道等级将提升为二级,“黄金水道”将更显现黄金价值。
铁路:隆黄铁路;集装箱码头14.8公里的进港专用铁路可连接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保税物流园区,实现铁水联运,使港成为经济区的前沿平台和物流节点。
发达的公、铁运输网络为港实现陆水联运提供了完善的集疏运保障。
公路:隆纳高速、泸(州)合(江)、泸(州)永(川)、321线国道和绕城公路等通道在交织成网,经14米宽进港专用大件公路可直达集装箱码头;规划中的成自泸、纳黔、泸赤、泸渝、泸宜5条高速公路将在港交汇航空:机场为第二大航空港(第一为双流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客机,现已开通至、、、、等地航班。
4、集装箱吞吐2008年1—7月,完成吞吐量达40412标箱,同比增长63%,全年将突破7万标箱。
目前,港每周开行20班至集装箱班轮支线班轮,集装箱运输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港集装箱码头配备码头前沿桥吊、门式起重机各1台,堆场龙门吊2台,并辅以空箱堆高机、集装箱正面吊、50吨汽车吊、叉车、拖挂车等设备,年吞吐能力达10万标箱。
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竣工,能力达到50万标箱/年; 2010年前建成港龙溪口集装箱码头第一作业区(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形成1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中期规划港龙溪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作业区,形成2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远期规划合江子坝集装箱港区,再形成1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整个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400万标箱/年。
二、港1、概况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八省二市,陆路与成渝、襄渝、渝黔、渝怀铁路和成渝、渝黔、至、至等高速公路相连,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河主枢纽港,现为全国河主要港口。
2、经济腹地省以及、的部分地区是港的经济腹地,市及其所辖的9区12县则是港的依托。
腹地通过港口输出的物资有:水果、烤烟、油菜籽、茶叶等及其制品;肉类、皮革、毛绒、禽蛋、蚕茧、蜂蜜等及其制品;木材、药材以及野生动物等,但都未单独形成大宗货源。
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炭和磷矿是港近十多年来的骨干货源,约占出口量的70%以上。
冶金、机械工业的产品,化学、建材工业的产品,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其中除钢铁约占出口量的15%,其余也未形成大宗货源。
市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机械工业方面,是全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国大型自动化仪表生产基地之一;冶金工业方面,钢铁工业在西南居第二位,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化学工业方面,是全国化学药品的主要产地;轻工业方面以食品和纺织为主。
近年来由于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发展,市通过港口输出输入的物资数量相对减少,但每年仍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3、交通状况港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
铁路:成渝线至接宝成、成昆线;川黔线至接贵昆、黔桂、湘黔线;襄渝线至襄樊接汉丹、焦枝线。
港的九龙坡、大渡口、蓝家沱港区有专线接成渝线;猫儿沱港区有专线接川黔线。
公路:319国道横贯东西,210、212国道纵贯南北。
省道可通往省各市县乡镇。
航空:新建成的江北机场是全天候使用的机场。
目前开辟的省外定期航线有至、、、、、、、乌鲁木齐、、、、、、、、、、、、、、以及;省航班有至、等。
水路:长江干线在境长987公里,以上终年可通300~500吨级船舶,以下终年可通1000~1500吨级船舶。
港目前开辟的定期航线有至、、、、以及的、、、合川、酉阳垄滩,的赤水等。
4、港区分布主要客货运输港区有码头泊位114个,靠泊能力3000吨级的8个,1000-1500吨级的85个,公用码头、专用码头203个,靠泊能力在300-1000吨级之间。
朝天门港区为客运中心,九龙坡、猫儿沱、蓝家沱为货运港区。
长寿港区兼备客货运输能力。
5、其他仓储堆场及能力:仓库货场16万平方米容量45万平方米。
堆场面积35万平方米.装卸机械及能力:各类装卸机械300多台,最大起重能力400吨。
港铁路、道路:港区铁路25638米,机车6辆,自备货车29辆港作船舶:拖船10艘,驳船86艘,交通船4艘,趸船31艘,锚地船11艘航道:进出港的航道长江水深终年保持2.5米以上,嘉陵江枯水期深不足1米,航道吃水限制:2.7-2.9米。
三、1、概况港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我国中、西部两个经济区的双重覆盖之中,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逆上652公里抵,顺江东下1728公里抵。
汉(口)宜(昌)、宜(昌)保(康)、宜(昌)兴(山)等公路连接经济腹地,鸦官铁路衔焦柳干线,水陆交通便利,是长江中上游物资集散的重要港口,被列为全国河主要港口。
港区自然岸线长度30公里,陆域面积7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168万平方米,码头泊位74个,总延长3 652米,最大靠泊能力1500吨级;仓库面积1.67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1.3万平方米,候船室面积392平方米;装卸机械194台,其中起重机21台,最大起重能力40吨;职工人数3022人,固定资产原值6861万元。
1985年货物吞吐量517万吨,旅客吞吐量269万人次,港池系砂卵石河床,大江截流后,洲坝泄洪,港口北岸作业区局部发生微淤。
2、经济腹地本港以市为依托,经济腹地遍及地区和川东、鄂西自治州、襄樊市以及荆州地区的部分县。
市人口41万人,面积330平方公里(市区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万亩,1985年农业总产值0.3亿元,现有工业企业280家,2000多种工业产品,1985年工业总产值17.81亿元。
本港进口货物77%为矿建材料,均来自邻县和本地区;此外还有煤炭、石油、钢材、磷矿、日用工业品及粮食等。
出口有钢铁、机械产品、化肥、农药、日用工业品等。
3、港区分布三峡坝区客货运旅游港区是承担三峡大坝坝区客运、货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港区。
下辖秭归茅坪客运旅游港、秭归货运港、夷陵区太平溪旅游客运港和兴山峡口货运港。
水陆客运旅游港区水陆客运旅游港区是地区规模最大的水陆客运旅游联运中心,下属标准客运码头五座,年旅客通过能力200万人次,每天有发往长江沿线各大中城市的客班轮。
有二级汽车客运站一座,代理发往全国各地50余条线路,年发送旅客40万人次,是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水运口岸集装箱港区:水运口岸集装箱进出口专用码头拥有1500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件杂货泊位各1个,年通过能力达86万吨,4万标准集装箱,码头主体工程是长江上水位落差最大的高桩梁板式栈桥码头。
码头实行海关监控,封闭管理和一票制即时管理。
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零货损的服务正成为现代物流重要的运输方式。
水铁联运港区枝城港地处宜都市境,位于长江与焦柳铁路交汇点南岸,是长江中上游水陆货运的多功能、综合型、大型枢纽港口。
港口货物运输业务主要承担“北煤南运、西磷东运”为主,同时也承担散货、件杂货以及集装箱(罐)等重大铁水陆多式联运中转运输业务,提供全方位的船舶运输、货物、仓储代理和煤炭配送等业务。
港口年通过能力580万吨。
件散货港区从事煤炭、磷矿石(粉)、砂石料、散装水泥等大宗散货及化工原料的综合港区,拥有二个港区,三条现代化作业生产线,各种吊装设备、运输机械齐全,年装卸能力达300万吨,是集团重要运输港口之一。
四、荆州1、概况荆州港位于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
顺江而下476公里抵,1603公里抵,溯江而上148公里抵,796公里抵,北邻襄樊、等市,南经虎渡河可通湘、资、沅、澧四水,与湘北数县相接。
荆州港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省第三位。
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 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具备集装箱装卸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823万吨、131万人次,2000年荆州港吞吐量达327万吨。
2、交通情况3、经济腹地荆州港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外贸物资水陆转运,荆州港的经济腹地广阔,直接腹地除荆州市外,还扩至、、潜江等市部分地区,由于焦枝铁路的辐射作用,间接腹地远至、、、、、等地。
作为荆州港主要直接腹地,荆州市是鄂中南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与省的重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是川湘鄂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
荆州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人口630.12万,全市已发现的矿产35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其中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13种,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岩盐、卤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膨润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