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评酒发展史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1952年在北京举行,这次评酒酒会评选出了国家四大名酒: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特曲,山西汾酒、陕西西凤。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1963年在北京举行,这次评酒会评选出了八大名酒:在第一次四大名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四川宜宾—五粮液,安徽亳州—古井贡酒、四川成都—全兴大曲、贵州遵义—董酒)。
这两届评酒未分香型评酒,也没有按原料和糖化发酵剂的不同分别编组。
事隔十一年
到了第三届全国评酒会1979年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这次评酒会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分别编为:大曲酱香、浓香、清香;麸曲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其它香和低度。
这次评酒会评选出了八个国家名酒:第二届全国评选出的8个名酒下了两个(陕西西凤,四川全兴,上了两个:四川绵竹剑南春、江苏洋河镇洋河大曲),从这届评酒会开始实行了评酒员考核制度,但是只考实践(也就是评品),不考理论。
时隔十六年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1984年在山西省太源市举行。
这次选出了13种国家名酒:上届的8个加上全兴、西凤、江苏双沟大曲、武汉黄鹤楼酒、四川郎酒。
从这次评酒会开始对评酒员实行理论、实践考核制度。
在酱香型酒评选标准中对香的要求除了“酱香突出、悠雅细腻”外,还增加了“空杯留香”的检查评比办法。
第五届全国评酒1989年在安徽合肥举行,评出十七大名酒:茅台酒(贵州茅台镇,大曲酱香)、西凤酒(陕西凤翔城,凤香—凤型)、汾酒(山西杏花村,大曲清香—汾型)、泸州老窖特曲(四川泸州,单粮浓香—泸型,浓香鼻祖)、五粮液(四川宜宾,多粮大曲浓香)、古井贡酒(安徽亳州,浓香)、全兴大曲(四川成都,大曲浓香,水井坊)、董酒(贵州遵义,药香—董型)、剑南春(四川绵竹,浓香)、洋河大曲(江苏洋河镇,大曲浓香)、双沟大曲(江苏洋河镇,大曲浓香)、特制黄鹤楼(湖北武汉,清香)、郎酒(四川古蔺—二郎,大曲酱香)、武陵酒(湖南,酱香)、宝丰酒(河南郑州,清香)、宋河粮液(河南周口,浓香)、沱牌曲酒(四川射县,浓香。
现发展沱牌
舍得)。
本届评酒会将酒的香型按浓、清、米、酱、药、兼、凤、特型、豉、芝麻香。
那到今天呢已有十二大香型,又增加了老白干型(衡水老白干、将军老白干)、复郁香型(酒鬼酒—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