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的起源和发展

酒的起源和发展


六、宋元明清时期-酒税
1、酒税的历史沿革 2、宋元明清酿酒业的发展 3、宋元明清的酒税制度
1、酒税的历史沿革

酒税的开始——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对 酒实行官卖制度;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废除酒的专卖,改为民间每卖一升酒, 抽四文钱税
两晋六朝在一定时期内实行酒类专卖 唐朝既抽酒税,又实行地方性的官卖制度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 四步:拜、祭、啐、 卒爵。就是先作出拜 的动作,表示敬意, 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 地上,祭谢大地生养 之德;然后尝尝酒味, 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 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 (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 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 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 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 (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 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 (gū)” ——《十国春秋》

“百礼之会,非酒不成” ——《礼 记》
“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 食”——《论语》

酒礼的发展和演变
饮酒礼仪产生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具有很强的政 治教化和道德规范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伦理秩序 的工具

对宴饮时迟到者罚饮(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干杯先干为敬,另一方要同样回报 斟酒,八分满(以往)到斟满(现代) 碰杯,客对主,晚辈对长辈,酒杯略低为敬 敬酒,主人先敬酒,客人饮完后要向主人回敬 客人饮酒时要有所克制,喝醉为失礼
三、秦汉时期-酒盛
1、酒盛的因素 2、诗赋的发展
酒盛的因素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各地区之间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 强,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商业和手 工业发达,促使了酿酒业发展 汉代饮酒之风盛行,与酿酒业发展 互相促进 禁酒与开禁 酒文化迅速发展,酒在人们日常生 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社 会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深刻影响
一 种 礼 仪
一 种 气 氛
一 种 情 趣
一 种 心 境
40
酒仙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
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 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 在。
四川酒文化
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 老,酒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 而巴蜀酒在酒文化发展史和 酒类生产上,无可争议地居 于第一位。三星堆遗址中就 有大量的酒器,说明至少在 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已经有 较长的酿酒、饮酒历史了。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 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欠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 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 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 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 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
川酒的起源与发展
四川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禹时代。对这有两个典故:其一,仪狄开端酿酒。《世本》 说:“仪狄始作酒醪。”《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 饮而甘之。”其二,在四川古史传说中,以夏禹为重心的传说,禹诞生在四川,娶妻生子 在四川,治水建功立业也在四川。
在广汉三星堆 遗址发现的大量 酒器,证明此时 蜀人酿酒技术已 达到一个相当高 的水平。
1、夏商的神鬼之祭

夏代奉行巫教礼仪,由君主 主持典礼 商人奉行天帝崇拜和先王崇 拜,通过系统的祭祀制度, 规定政治和伦理秩序,发展 出严格的等级观念。甲骨文 中有向先王献酒的记载

2、周朝的天地万物之祭


周人敬畏于自然和祖先的恩泽和 庇佑 祭祀对象很多,如天地、山川、 社稷、宗庙、祖先、神鬼等 酒祭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鬯 (chàng)把神灵从天上迎下来, 叫做降神;一类是用玄酒和秫 (shú)酒陈供和献尸 对象不同,所用祭酒也有区别。 祭祀对象年代越久,用酒越淡; 玄酒、清酒、昔酒和事酒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世界三大蒸馏酒
• 中国茅台 • 苏格兰威士忌 • 法国科涅克白兰地
2015/10/15
酒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 是酒文化的发源地, 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 国家之一。酒的酿造, 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 的历史。在中国数千 年的文明发展史中, 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 上是同步期,巴蜀地区的酿酒 业有了较大发展,东汉画像砖 上出现了形象的制酒图,直观 地告诉人们此时巴蜀地区已有 较大型的酿酒作坊,并且更为 先进的酒蒸馏酒也已问世。
清康熙年间,著名酿酒师朱煜于四川绵 竹城西开创了“天益老号”酒作坊,酿制 出新一代绵竹大曲,风靡全川乃至全国。
酒礼
•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 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 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 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 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 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 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 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 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 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 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 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 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 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 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 不能先饮尽。
五、隋唐五代时期-酒狂
1、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 2、代表性的酒狂人物
22
2、代表性的酒狂人物
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激发灵感的妙药,遁世销愁的法宝




王绩——“五斗先生” 白居易——“醉司马”, “醉尹”,“醉吟先生” 皮日休—— “醉士” “酒中八仙”——贺知章、李璡、李适之、崔宗之、 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酒中仙” 、“酒圣”、“酒仙”——李白
酒文化与精神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 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 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 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 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 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 神生活之中。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 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 业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 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二、春秋战国时期-酒礼
1、酒礼的兴起 2、乡饮酒礼的盛行 3、酒礼的发展和演变
12
1、酒礼的兴起 从史料看,在奴隶社会尤其 是西周时期,饮酒礼仪的细 节规定已经相当严格和具体

饮酒礼仪进而演变成为宴饮 时的道德规范——尊卑长幼 的伦常礼教制度,贯彻在饮 酒行为上,形成中国酒文化 的明显特征
孔子与酒
三是饮酒不能强劝 清代阮葵生所著《茶余客话》引陈畿ji 亭的话说:饮宴若劝人醉,苟非不仁,即 是客气,不然,亦俗也。君子饮酒,率真 量情;文士儒雅,概有斯致。”并且刻划 了酒林中一些欢饮者,他们胡搅蛮缠,步 步进逼,必置客人于醉地而后快。这些人 往往还振振有词:“人生难得几回醉”, 完全是把沉溺当豪爽。其实人们酒量各异, 强人饮酒,不仅是败坏这一赏心乐事,而 且容易出事。因此,主人在款待客人时, 既要热情,又要诚恳;既要热闹,又要理 智。切勿强人所难,执意劝饮。还应主随 客便。
•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 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 讲究“酒德”两字。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 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 颠覆厥jue德,荒湛zhan于酒”,《尚书·酒诰》中 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 (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 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 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 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 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一是量力而饮 即饮酒不在多少,贵在适量。 不作力不从心之饮。过量饮酒或 嗜酒成癖,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饮膳正要》指出:“少饮为佳, 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 甚也。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本草纲目》亦指出:“若夫沉 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 败行,甚则伤躯陨命,其害可甚 言哉!”这就是说,过量饮酒, 一伤身体,二伤大雅。有的人或 赌酒争胜,或故作豪饮,或借饮 浇愁,都是愚昧的表现,懦夫的 行径。
2、考古资料
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酿酒原料和酿酒容器
• • • • • • •
裴李岗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6000年):陶器和农作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0年):陶器和农作物遗存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粮食堆积,折重5万公斤 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7000年):像甲骨文或金文“酉(yǒu)” 字的罐子 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至前2870年):陶和青铜酒器 山东莒(jǔ)县大汶口墓葬(距今4000年):滤酒、贮酒、饮酒器 具 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酒器

饮酒狂欢,及时行乐——酒与醉成为魏晋文人时代风骨的体现,
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酒文化风范
在古代文人中, 出现了激发灵感, 遁世消愁的饮酒 文化
2、魏晋风度酒文化主要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反映出种种人生态 度,折射出时代思潮,成为人们认识自 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由此领悟个体生命 真谛的工具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 向秀、王戎和阮咸,魏晋时期名士,崇 尚老庄学说,反对旧礼教,蔑视权贵。 因常在山阳竹林寺中聚饮清淡得名 陶渊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吕氏春 秋》、《战国策》、谯周《古史考》有载
• 仪狄酿酒 • 杜康酿酒
民间广为流行的说法。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黄帝?夏禹?周?汉?
•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 酿酒与天地同时
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天有酒星, 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黄 帝与歧伯讨论酿酒;还提到一 种古老的酒——醴酪; 《神农本草》载有酒的性味
6
第二节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发展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