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小结这一段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形成体系)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要重点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6—7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
2、文化是什么
3、1、文化的涵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2.文化的特点
〈合作探究〉
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4、书上我们一起来看文化的含义P6第二段
师:把握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词语:(1)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那么我们来反思一下,除了我们人类,别的物种朋友具有这些活动吗?牛弹琴?猪跳舞?疯狂的石头?猴子创造文字?(学生气氛活跃起来,归纳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
(3)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这里详细解释一下意识形态的意思)
练一练: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活动:选出四位同学表演迟到者进门的方式,其他同学观察点评
教师归纳:
(2)文化也是人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提问:人的文化素养是出生就具有了吗?狼孩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视频展示:《狼孩》2分16秒
总结:狼孩没有文化,虽然本身是人,但是由于长期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没有人类所形成文化的实践基础,因而他们无法学会人类的文化。所以说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板书(2)实践性
材料导入:几年前,西安媒体曾经发起“拯救古树”行动。截至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1000多株,在册树龄最长的为两千多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余株,在全国城市中最多。专家说:关爱古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提问:为什么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教案第1课时第周日期:月日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问: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普遍性。那是否意味着各地、各民族的文化是一样的?同样是迎接春节,北方哈尔滨是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接福,而南方的广州则是以姹紫嫣红的花市闹春。那咱们湘西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阅读P4-5的内容,四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说一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形成意念〉
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1)特有性
《课堂表演活动》推门进教室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凌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视频展示:《文化地域特色》2分钟
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们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板书:(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探究点拨: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所讲,能否举例,哪些可以是文化现象,也可以不是。(石头刻字,泸溪的十里画廊;热带雨林,原始森林)
板书:1.文化“万花筒”
讲授新课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文化活动。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视频1.《文化万花筒》3分30秒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个“万花筒”,视频中出现了校园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曲文化。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