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计划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计划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编制依据 (2)1.3 项目区规模和容 (2)1.4 投资估算 (2)1.5 项目评价 (3)1.6 项目管理 (4)2 基本情况 (4)2.1 自然概况 (4)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1)4.1水资源概况 (11)4.2 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11)4.3规划农作物灌溉用水 (12)4.4水量平衡分析 (19)5 项目区建设容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21)5.1 项目区建设容 (21)5.2 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23)5.4 施工组织设计 (30)5.5 施工安排 (31)5.6 施工进度和工期 (3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6.1 投资概算依据 (31)6.2 项目投资估算 (32)6.3 资金筹措 (32)7 效益评价 (38)7.1 经济效益评价 (38)7.2 社会效益评价 (43)7.3 生态效益评价 (44)8. 项目组织和管理 (44)8.1 组织机构 (44)8.2 项目管理 (45)10、项目建后管护措施 (46)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某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区位于某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下石冲流域发源于贾庙乡家冲村,自北向南与牛车河水库流域合并,注入巴河。

项目区地处某水库下游,是我县的东部山区两镇一乡交界处,距县城45km,318国道从项目区中穿过,交通方便,经济活跃,区农户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下石冲小流域涉及但店镇埔屋咀村和瞒母山村、贾庙乡泗村、官田畈村和王家弄村、总路咀镇锥子河村和双河口村等七个行政村,1个水库管理处,2186户,总人口8062人,其中农业人口6436人,劳力4578人,耕地面积388.03hm2,人平耕地面积1亩。

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副产品不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80元。

人均生活水平在我县处于中下等水平。

为了加大流域经济发展,在2004年该流域成立了下石冲流域农民用水户协会。

下石冲流域最高点龙王山,海拔548.4m,最低处铁林湾河床,海拔46.3m。

流域小丘岗地形,土壤多花岗片麻岩发育土壤,土地肥沃,粉砂粒含量较多,农田保水能力差。

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北过渡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水充沛,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域多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日照时间208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1%,年平均降雨量1271毫米,无霜期平均268天。

区稻田集中连片,光照充足,适宜水稻、油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建设高产稳产的田园化项目示区。

1.2 编制依据报告编制主要依据以下规、标准和有关参考文献:(1)《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家计委农经[1997]1927号文(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SL18-91)(4)《节水灌溉技术规》(SL207-98)(5)《水利建设改造经济评价规》(SL72-94)(6)《水工设计手册》第8分册“灌区建筑物”(7)《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1.3 项目区规模和容项目区的容为:水库干渠开挖10.7km;浆砌块石护坡125m;硬化干渠4.90km;防渗处理3处250m。

田间开挖疏浚沟渠12km,衬砌灌溉渠道12条26.8km,新建小型泵站4座。

人行桥4座,其它配套建筑物15座。

河道维修拦水堰3座,新建拦水堰1座,兴修水闸15座,新建农桥8座。

1.4 投资估算1.4.1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182.09万元。

其中:工程建设费:171.99万元,其它费用:10.10万元。

1.4.2 资金筹措项目区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措,按照鄂财农发[2006]79号文件,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限额不高于投资总额50%的要求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的原则。

本项目申请国家投资58万元,省级配套32万元,县财政和群众自筹92万元。

1.4.3 实施意见下石冲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工程项目部,工程施工工期计划150天,施工进度按照先水田后旱地,先近后远,先优先关键性工程,完成一处,受益一处的原则安排分项工程的建设。

同时工程点多面广,可多点同时安排,以缩短工期,使其尽快发挥效益。

1.5 项目评价1.5.1 经济评价下石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灌溉水田500亩和1500亩旱地,改善水田灌溉面积2500亩。

增产粮食44.5万kg,每年新增产值60.5万元,人平均每年增收75元。

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SL72-94),项目部收益率为17%,经济净现值55.93万元,效益费用比1.30。

1.5.2 环境影响评价节水灌溉示项目建设本身对环境就是有一种美化作用,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田园化建设,使整个工程成了自然环境的装饰物,美化了自然景观,同时对水土保持也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5.3 综合评价该项目经济部收益率大于12%,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该工程各经济指标良好,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工程的实施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6 项目管理下石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前在某县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下石冲小型水利工程项目部,由县水利局、牛车河灌区管理处、村委会等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

加强统一领导和技术指导,进行目标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施工项目经理制和工程监理制。

示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理措施,建立和健全各项管护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 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某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区位于某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发源于贾庙乡家冲村,自北向南与牛车河流域合并,注入巴河。

项目区地处某水库下游,我县的东部山区两镇一乡交界处,水库承雨面积为15.02平方公里,并与牛车河水库有一涵洞相连,合计总库容1.02亿方。

项目区距县城45km,318国道从项目区中穿过,交通方便,经济活跃,区农户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2.1.2 地质、地貌下石冲流域最高点龙王山,海拔548.4m,最低处铁林湾河床,海拔46.3m。

流域地形位丘区呈扇形,三面高山环抱呈圆椅状。

流域小丘岗地形,土壤多花岗片麻岩发育土壤,土地肥沃,粉砂粒含量较多,农田保水能力差,在外力的作用下,水、肥、土易于流失。

2.1.3 水文、气象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北过渡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水充沛,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域多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日照时间208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1%,年平均降雨量1271毫米,无霜期平均268天。

2.1.4 社会经济状况下石冲小流域涉及但店镇埔屋咀村和瞒母山村、贾庙乡泗村、官田畈村和王家弄、总路咀镇锥子河村和双河口村等七个行政村,1个水库管理处,2186户,总人口8062人,其中农业人口6436人,劳力4578人,耕地面积388.03hm2。

目前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副产品不全,随着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发生变化,为了加大流域经济发展,在2004年该流域成立了下石冲流域农民用水户协会。

2.1.5 土地利用概况项目区耕地388.03hm2,占总面积的18.4%;林地1590.20hm2,占总面积的53.9%;果园26.00hm2,占总面积的1%;水域209.76hm2,占总面积的8.0%;未利用地176.43hm2,占总面积的 6.8%;其他用地310.14hm2,占总面积的11.9%。

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的影响,农业种植结构不够完善,土地类型的比例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

⑴流域土地资源丰富,有利用农村经济开发,但片面突出种粮,忽视了经济产业的综合开发,造成多种经济发展缓慢。

⑵掠夺式经营土地,用地养地结合程度不高。

由于流域的人口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增大,土地用养结合性差,造成土壤结构变坏,土地生产力下降。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的占耕地的40%;含氮90PPM以下的占耕地面积的60%;严重缺磷的占耕地面积的70%。

⑶土地利用效益低。

流域土地垦殖率为43.1%,但农民的土地利用率却达87%。

据流域2005年年报资料,按不变价,单位土地面积总产值仅为2516元/hm2,而单位耕地面积总产值也仅为3765元/ hm2,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贫困人口较多。

2.1.6 农业经济状况该流域虽然经过多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牧结构都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但目前流域仍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兼营发展林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80元。

该流域产导产品优势不明显,商品率不高。

其原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种田凭天收,没有保障;二是农民没技术,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品质差。

因此农业后劲不足,大多数农民为了眼前利益外出务工较多,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1.7 农村基础设施状况下石冲流域交通便利,大部分村组已通公路,但沿河通组公路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基本无法行路的问题;已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供电面达到100%;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灌溉渠系老化,灌溉设施没有保障,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200亩;农村能源建设、通讯设施目前还比较落后。

2.1.8 基础设施状况(1)现有水利设施状况项目区现有水库一座--下石冲水库,且与牛车河水库相通,为项目区提供水源,灌溉干渠1条,长12.7km,支渠2条,长11.2km,农渠3条,长5.2km,小河流1条,拦水堰3座,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差。

(2)水利设施存在问题1、项目区水源利用率较低;2、农业基础条件差;3、土地贫瘠;4、种植业结构不合理。

(3)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大部分耕地虽未经配套,本次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主线,彻底改变该区域的水源条件,确保农村经济发展。

近几年以来对项目区进行以修渠筑堰、修桥建站为重点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路、林、渠、沟、田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布置要求,进行田间工程配套。

(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交通便利,项目区东西方向南侧有318国路,项目区公路村村相通,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交通四通八达。

项目区东有35KV变电站一座,10KV高压线180km,电网布遍全项目区乡村、已满足全项目区农业灌溉和乡镇企业用电需要。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目前通讯网络已辐射全项目区每个角落。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 小型水利工程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示项目区总耕地面积388.03hm,其中水田312.56hm,旱地75.47hm,人平耕地面积1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