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报告正文

滑坡报告正文

滑坡体及附近地下水丰富,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滑坡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土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风化带裂隙、孔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土类孔隙水
赋存于滑坡体内,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在滑坡体内该类水分布较多,滑体前缘多处有泉点出露,呈片状、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ZK5——ZK8一线,形成明显的湿地,该类泉水能常流量可达0.150L/s左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
1.2.7
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标准,滑坡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岩土组成种类较简单,成分均一,厚度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为中等复杂。
2
2.1
(1)平面形态
通过本次勘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确定,滑体平面呈“铲”形,南北向轴线长50m,东西向宽90m,主滑方向13°。整个滑坡周界明显,滑体后缘为圈椅状陡壁,高8~10m,出露巨厚层状砂岩。
1.1.2气象、水文3
1.2地质环境3
1.2.1地形地貌3
1.2.3地质构造与地震4
1.2.4水文地质条件4
1.2.5不良地质现象4
1.2.6人类工程活动4
1.2.7地质环境复杂程度4
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4
2.1滑坡平面及空间形态4
2.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5
2.3滑坡水文地质条件5
2.4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6
0.4.2
(1) 2005年10月25日~2005年10月27日,收集和分析工程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野外踏勘,编制勘察设计书。
(2) 2005年10月27日~2005年11月7日,完成全部野外实物资料收集。
(3) 2005年11月7日~2005年11月25日,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0.4.3


Ⅲ(√)
0.3
本次勘查目的、任务主要按业主方和设计方提出的《滑坡勘测技术指导书》执行,结合现行国家和行业规范,确定其主要任务是:
1、查明滑坡范围、规模、性质及滑坡要素特征;
2、分析滑坡发展趋势,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综合评价滑坡稳定性;
3、查明滑坡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治理滑坡的方案建议;
4、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提供所需要的勘查成果资料。
根据滑坡体后缘拉裂缝的走向、滑坡地形和基岩埋深、起伏,以及本次勘探工作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滑坡滑带主要为土岩界面,滑面为折线型,整体趋势随地形一致,呈南高北低状,在东西向上形态呈“V”形,两侧较高,中部低。Ⅰ—Ⅰ’剖面滑面后缘陡峭,坡度近60°,中部、前部坡度均较小,平均坡度6°,滑体厚度3~7m,中部厚度大,前后缘厚度小。Ⅱ—Ⅱ’剖面滑面后缘坡度大且滑体土层薄,坡度近42°,上覆土体厚度不足2m,中后部滑面坡度18~20°,滑面略带弧形,滑体厚度2~6m。Ⅲ—Ⅲ’滑面呈直线型,坡度15~16°,滑体厚度小,普遍约在2m左右。
正文目录
0前 言1
0.1任务由来1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1
0.2.1地质灾害概况1
0.2.2地质灾害危害情况1
0.2.3防治工程等级确定1
0.3勘查目的、任务1
0.4勘察工作评述1
0.4.2勘察时间1
0.4.3勘察工作量1
1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3
1.1自然条件3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3
另外,滑坡区后缘边坡出露巨厚层砂岩,受节理面控制,常崩塌块石、巨石。
1.2.6
滑坡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发生过滑动,滑体上也曾有建房活动,现房屋已废弃多年,原滑坡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限于耕种活动,总的说,原有的人类工程活动少,对地质环境破坏低。
修建运灰路以来,对滑体前缘进行工程开挖,最大开挖高度近10m;同时,当地居民在滑体后缘进行建筑石材开采活动,并在滑体上进行大量的条石堆载,普遍堆载厚度达1~2m,最大堆载厚度达3.50m。这两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
1.1.2
(1)气象
测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春季气温回升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炎热,降水集中,日照多,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候温和,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风速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多年平均气温18℃,相对湿度达82%,多年平均风速1.0 m/s,多年最大风速25.5 m/s。
3.5推力计算10
4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10
5综合分析与建议10
5.1综合分析10
5.2防治工程方案建议10
5.2.1防治原则10
5.2.2防治工程建议11
6弃土堆场评价11
7运灰路K4+622.5~K4+760段路基工程地质条件11
8结论12
附图附件目录
图名
比例尺
图号
1、重庆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K4+700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2)滑带土特征
根据钻孔资料显示,滑坡滑带土为低液限粘土,具有以下特点:
(2)水文
工作区无主要水系,仅有负地形状冲沟,存在季节性流水。
1.2
1.2.1
滑坡区地貌属单斜状丘陵斜坡,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滑坡相对高差20~30m,地形呈上缓下陡趋势,坡向180~200°,坡度约15~40°。
1.2.2地层岩性
滑坡顶部为第四系人工堆载条石,坡体成分为低液限粘土,平均厚度3.60m。最大厚度达7.70m。
表0-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划分表
危害对象重要性
重要: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乡镇集镇有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村社居民点和一般建设项目(√)
危害人数(人)
>2000
2000~300
<300(√)
可能的经济损失(万元)
>10000
5000~10000
<5000(√)
防治工程等级
2)碎屑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滑体外围及下部滑床基岩内,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带裂隙、孔隙渗流,地势低洼处排泄形成泉。该类水滑体后缘分陡崖处分布较广,常形成面流或汩状流出,渗入至滑体内,最大泉流量可达0.50L/s,受降雨变化明显,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
1.2.5
滑坡周围地表水较丰富,滑坡区位于山凹处,利于地表水的汇集。暴雨季节滑坡区土体多处于饱水状态,力学性能大大降低。
本次勘察工作通过我队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场地施工环境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各项实物工作量及实物指标调查工作。详见勘查主要工作量表(表0—2)。
表0-2滑坡详细勘查主要完成工作量表
重庆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K4+700滑坡勘察
序号
项目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1Leabharlann 工程测量勘探点放样

15
2
1:200剖面测量
1:500
1
2、工程地质剖面图
2-11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200
02-1~02-10
4、工程地质柱状图
1:100
Z-1~Z-15
5、、滑坡推力计算剖面分块图
1:200
6、滑坡推力计算表
7、岩土试验报告(宜宾市水利电力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8、侵蚀性检测报告(四川省地矿局宜宾地矿检测中心)
9、滑坡勘测技术指导书
从图上可分析,滑体后缘边坡有两组较危险的结构面,分别为节理②和节理③,其倾向与边坡面倾向相同,组合线交线倾角小于边坡倾角,所以,滑体后缘边坡为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差的结构边坡,边坡岩体在两组节理面控制下分割成块体,沿边坡分解形成崩塌,调查实际情况也如此,滑体内形成及坡体下方可见大块径巨石,最大块径2.3m×1.80m×1.40m。
滑坡底部基座为中生界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为暗紫红色泥岩及砂岩,厚度370~450m,产状:倾向105°~110°,倾向10°~12°,砂泥岩呈互层状产出,其中砂岩呈巨厚层状,单层厚度1~3m,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有:
①246°∠83°
②20°∠80°
③325°∠72°
插图1滑坡后缘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
0.2.2
根据野外地质测绘和滑坡实物指标调查结果,滑坡体上主要有一户废弃民宅及坡耕地,现坡体上堆载人工开采条石,坡体前缘为在建运灰路,长约90m,坡体下方为耕地和农田。滑坡滑动后,造成新开挖的运灰路路基被掩埋,施工中断。
0.2.3
根据地质灾害危害对象、危害人数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重庆地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Ⅲ级,见表0-1。
插图2:滑坡平面分布形态示意图
滑坡体东侧为条石和填土覆盖,地面变形特征不明显,其边界以左侧负地形为界。
滑坡前缘边界明显,新的边界即为运灰路道路开挖段,道路开挖断面上多处可见滑体土和滑床基岩,滑体沿开挖临空面剪出。滑体土底部有泉点渗出,并形成湿地,在Ⅰ-Ⅰ’剖面附近形成伸出的滑坡舌,滑坡舌上的土体呈饱和状,随着水的渗出伴随坍塌。
KM/条
0.72/6
3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1:500
KM2
0.66
4
勘探工程
钻探
M/个
96.90/12
5
浅井
M/3
2.75/3
6
现场试验
大重度试验

1
7
钻孔抽水试验
段次/孔
1/1
8
试坑渗水试验

2
9
室内试验
岩样

6
10
土样

8
11
水样

2
1
1.1
1.1.1
合川双槐电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属重庆合川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106°40′,北纬:30°10′~30°12′之间,滑坡区位于运灰路K4+700段,目前道路在建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