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整理】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2019年整理】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活动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

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自己去分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

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深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2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能结合人物言行、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活动准备:
熟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诗词等相关资料;积累故事,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

指导重点: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共读“前言”和“目录”
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这必须养成习惯,“前言”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阅读“前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的“前言”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

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

“目录”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目录”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

二、共读整本著作
在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同时,我也捧起这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虽说只是“青少版”的《三国》,内容、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品味三国人物。

(一)、交给阅读方法
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读时要专心致志,必要时圈圈画画,做上简单的批注。

当读完某个故事,可把它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同学朋友听,也欢迎讲给老师听,大家共同分享阅读成果。

(二)、展示阅读成果
大约四周之后,班上进行一次《三国演义》故事会,并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共品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必须再读《三国演义》,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最要不得的便是“囫囵吞枣”,我们细细地读,哪怕一个地名,一个人物名称都要读到、记住。

至于小说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读得仔细,而且需要我们边阅读边思考,好好品悟。

活动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也有一段时间了,是吗?(是)那金老师现在就要考考你们了。

出问题:(多媒体逐一播放题目,学生快速抢答,答对者奖一书签。


(1)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
(2)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
(3)“宁叫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
(4)《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6)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
(8)“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
(9)“三足鼎立”指哪三个国家三分天下?
(10)诸葛亮病死何地?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到的知识还真不少!
二、“猜猜看”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看!请你们根据我的描述猜猜这个任务是谁,怎么样?(好)
师:他是蜀国的开国皇帝,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

生:(齐喊)刘备。

师:对!他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助?
生:诸葛亮。

师:他又是在谁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

生:诸葛亮。

过渡:看来大家和书中的人物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谈话栏目的第一个板块,就是“心心相印”。

(课件出示)
2、教师从几个书友队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三国演义》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文字描述,由相关书友队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1)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

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

(诸葛亮)
(2)他手持青龙偃月刀随刘备东征西讨,平生最重义,后被民间看作忠义的象征,亦称“武圣”、“关二爷”。

他在桃园三结义中排行第二。

(关羽)(3)关羽死后,他悲痛万分,每日饮酒鞭打部下,遂被属下趁睡觉时杀害。

曹操平定荆州,他引二十余骑,立马于长阪桥,吓退曹军数十里。

(张飞)(4)赤壁大战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计赛谋,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最后终于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5)他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

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他。

(诸葛亮)
(6)他用10多万大军南征,先取荆州,迫荆州牧刘表(8月病死)子刘琮归附。

与孙权、刘备联军隔长江对峙。

后因北军远道奔袭,不服水土,不习水战,疾疫流行,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仓皇逃回北方。

(曹操)
师:看来我们确实和书中的人物“心心相印”了。

三、“心心相印”(人物篇)
罗贯中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上千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感兴趣的也就是刚才我们所猜的那些人物了,在那些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四、“真情告白”(感悟篇)
1、课外我们也读了《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几篇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进入又一个环节:“真情告白”(课件出示)谈一谈,你读了有关诸葛亮的这几个故事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
2、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对诸葛亮的认识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五、“精彩回放”(朗诵篇)
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

我想每一个人还沉浸在《三国演义》为我们营造的诸葛亮鲜活的形象中。

在这几个故事中,很多地方描写诸葛亮都非常细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请你你选择一个故事划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然后去读一读,待会再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推而广之”(推介篇)
1、所有这些故事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那么我们班读书的格言就是——好书共享。

下面我想问大家,你觉得这本书可以向什么样的群体进行推荐呢?
2、下面我们来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谁来推荐?
课后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已有好长时间了,所以上读书交流课学生非常高兴,这样首先积极性就很高。

上课一开始,我就以抢答的形式进入的,那是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举手,我震撼了。

因为有些问题课前我问老师,他们都不知道,可孩子们却……之后的几个环节紧扣人物诸葛亮进行交流,从战役到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都在认真地倾听着,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真是太棒了。

通过这样的读书交流课,学生更爱看书了,也在盼着再一次上这样的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