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试题
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
3、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哪
些方面?
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
5、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
6.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8、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征。
二、辨析题(共30分)
1、“文如其人”
2、“读者是文学作品的最后完成者”
3、“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三、理论阐释题(每题10分,共30分)
提示:先说明所给这段话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再对其作简要评析。
1、“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
美的。
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丹麦)勃兰兑斯
2、“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心的进程。
它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
之下都是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见的,一种神圣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奥地利)茨威格
3、“内容作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
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德国)黑格尔
参考答案
一、
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办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3、从精神生产作为观念活动、文学创作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及文学创作与其它艺术活动的区另来简要阐述其特殊性。
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等
5、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模仿者与创造者、旁观者与移情者、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6、(1)审美动机(2)求知动机(3)受教动机(4)批评动机(5)
借鉴动机
7、(1)文学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古代的屈、庄相通,诗、骚不同,现代的京派与海派风格之迥异即是明证。
(2)地域风格首行缘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如南方的温和湿润与南方作家的敏感细腻,北方寒冷干燥与北方作家的开朗豪爽等。
(3)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
8、(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一般与个性的统一。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二、
1、(1)“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风格的重要观点,强调的是文学作品风格与作者人格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2)文学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文学作品的格调与作者的创作个性是有联系的,但人格不能等同于文格。
2、(1)这说明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2)读者的创造性阅读是作品审美意蕴形成的重要因素。
3、(1)这说明文学接受中的差异性。
(2)文学接受的效果受读者因素的制约很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正是读者的经历、审美趣味等不同导致阅读效果的不同。
(3)差异性中也有共同性,一千个观众心目不同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而不是别的人物。
三、
1、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审美的无功利性特点。
主要就审美的功利性与无功利性的关系再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分析。
2、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结合这段话简要分析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关系。
3、这段话阐述的是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强调内容与形式互为依存。
结合这段话对内容的形式化和形式的内容化问题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