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
验证方案
目录
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2.验证方法步骤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2验证试验操作
3.3试验结果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5.附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文件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验证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验证方案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 验证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 原理
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尿素维生素E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烘干箱、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防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4.9pa。

3.1.3试验样品:尿素维生素E乳膏:
批号批号批号
3.1.4稀释液和试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3.1.5器具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
实验菌株的来源:
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培养基
3.2验证试验操作
3.2.1试验菌的制备和稀释
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良马丁流体培养基中,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将黑曲霉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5~7天小时。

将上述培养物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
菌落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

3.2.2用不同类别的微生物考察供试液及检验程序的抑菌性,将试验分为4组
A样品试验组准确取供试品10g,加至含20ml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和无菌玻璃珠的适宜容器中,必要时可增加十四烷酸异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摇,使供试品溶解。

然后加入45℃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振摇5~10分钟,萃取,静置使油水明显分层,取其水层作为1:10的供试液。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ml供试液至平皿中;并在每个平皿中接种50~100cfu试验菌,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试验菌平行接种2个平皿,按照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B菌液组在平皿中注入1ml的菌液立即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测定所加的菌数。

C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的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的本底菌数。

D稀释剂对照组取相应稀释液1ml加入试验菌,使最终菌浓度为每ml供试液含50~100cfu试验菌,按试验组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其菌落数。

3.2.3培养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在30~50℃下培养48小时将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在23~28℃下培养72小时,点计菌落数。

并将结果记录于附件1。

3.3试验结果
3.3.1稀释剂对照组菌的回收率
表中: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3.3.2试验组的菌的回收率
表中: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的值)÷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质控部负责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验证小组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进行评价(附件2),起草验证报告(附件3),报验证委员会。

(附件4)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附件5)。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合理?是否需进一步补充试验?
5.附件
附件1
产品试验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供试品对照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稀释剂照组的微生物生长检查记录
菌液组
测试人/测试日期:复核人/复核日期:
附件2
验证结果评价表
附件3
验证报告
年月日至年月日,验证小组根据批准的编号为“VF-PR-17-A”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文件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了相关的一系列验证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滋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1.验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未做修改;
2.验证方案各项性能指标在验证中未作变动,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验证过程中结果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完整属实;
4.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GMP原则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以上情况,请验证委员会审批!
验证小组
年月日
附件4
试验报告审批表
附件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