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呈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作家与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背景与内容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主题与写法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重点词语一词多义1.学(1)夫学须静也学:________ (2)非志无以成学学:_________2.之(1)学而时习之之:__________ (2)君子之行之:_________3.以(1)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____(2)非宁静无以致远以:_____________4.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志:____________(2)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词类活用5.明: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________6.远:非宁静无以致远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广: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词语:1.(1)动词,学习(2)名词,学业 2.(1)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结构助词,的 3.(1)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2)连词,用来4.(1)名词,志向(2)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5.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7.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8.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重点句子翻译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句子翻译: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理解与拓展1.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理解与拓展: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6.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真题演练一、阅读《诫子书》,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年与时驰.( ) (4)意与日.去(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一、答案与提示:1.(1)使……广博,增长(2)放纵(3)疾行,指迅速逝去(4)岁月2.A(解析:夫/君子之行)3.(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D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 ) (4)遂.成枯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答案与提示:1.(1)达到(2)修养(3)随同(4)于是2.(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3.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
④畏:同“威”,威严。
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悲守穷庐.()(2)又相.天子()(3)遂.成枯落()(4)汝等勿鄙.人短()2.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无以.鲁国骄士以:因为 B.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之:的C.非宁静无以.致远以:连词,用来D.混沌待之.甚善之:他们,指倏与忽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