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所以极点不自转。
练习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扁球体。
3.由于地球的自转,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向左偏转。
4.当北京(东8区)时间为星期五上午8点钟时,美国纽约(西5区)时间为星期四、19 点钟,伦敦格林威治时间为星期五、0点钟。
1.对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A.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B.地球自转的速度一直在减慢C.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D.地球自转的速度总的趋势是在减慢,但也有加快的阶段2.地表从赤道向极地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根本原因是 DA.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B.纬度大小不同。
C.地球不停地在自转和公转。
D.地球是一个球体,地表是一球面。
3.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日期应 DA.加上一天。
C.从早上开始。
B.不变。
D.减去一天。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 AA.180经线。
C.A和BB.0经线。
D.本初子午线。
5.地球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穹的交线称天赤道,它与黄道的两个交点,称为______ ,分别有一颗恒星与之相对应。
CA.冬至点和夏至点B.近日点和远日点C.春分点和秋分点D.二分点和二至点问答题1 试述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地球自转使潮汐波由东向西,沿周日运动的方向传播,阻碍其转动,维持一种平衡。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6.地球自转影响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 a. 极昼极夜现象b. 四季的划分天文学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日地平均距离为14 960×104km,这样,就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23.26),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 1.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2.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就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没有生物。
3.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自转速度并非固定不变,有时快有时慢,以变慢为主;同时表现出季节变化,3-4月速度慢,8月速度最快。
3.试述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地球的内部构造1地壳是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壳由富含SI、AL、Mg 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 33km,最厚70km;大洋6km,最薄5km;双层结构,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未变形;地壳体积是地球总体积的1%,质量的0.7% 2地幔:地幔分上下两层。
上地幔深35~1 000km,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板块构造等一系列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过程都由此发生。
因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有软流圈之称。
下地幔深1 000~2 900km,除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外,铁、镍显著增加。
其下界为古登堡面。
3地核: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Fe、Ni,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核是固态的Fe、Ni ,厚1216km地球的外部构造1大气圈: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78%)和氧(21%),其次为氩、臭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3生物圈: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及其特殊又及其重要的圈层。
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独占任何空间,而是渗透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即岩石圈表层。
上述地球构造中的同心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第二章教学重点:1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研究方法水平运动:地壳块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造山运动)相邻地块相背分离拉开;相向靠拢挤压;剪切错动垂直运动:地壳做差异性的上升或下降(造陆运动)(1)相邻地块沿垂直面作相对上下运动;(2)相邻地块沿斜面作相对上下运动;(3)同一地块的不同部分上升或下降速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运动。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关系:同一地区,交替进行;不同地区相互影响,因果关系;2 地质构造类型及判断依据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习题1.试述地壳运动的主要特点。
2.在野外怎样识别断层的存在?在野外工作中主要依据断层摩擦光滑面即镜面、断层擦痕,与擦痕方向垂直的陡缓坡连续过渡的小陡坎即阶步、拖拽褶皱、构造线不连续、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泥、密集节理、地层的重复与缺失等地质现象,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等地貌现象及泉水带分布、地下水矿化度等水文地质现象对断层进行判别。
3.地层接触关系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各是在什么样的地壳运动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间的关系:整合(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假整合(曾发生上升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不整合(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第三章习题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气象学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的上升温度不变或微升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对流层: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6、晴空时,天空蔚蓝色;阴天时,天空灰白色?大气对辐射有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
散射和反射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
晴空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空气分子,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阴天或大气尘埃较多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悬浮微粒,散射光长短波混合,天空呈灰白色。
1.自然界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大气运动主要有几种方式?大气首先以哪种方式做运动?近地面高、低压中心处大气的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中心低压的为气旋,中心高压的为反气旋。
反气旋内存在气压梯度极限值,此值与曲率半径有关。
气旋区内则不存在极限值。
地转风与等压线的关系: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热成风与等温线的关系: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温在右。
南半球相反。
地转风随高度做逆时针旋转时,说明有冷平流;反之为暖平流。
下图是“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微弱。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丙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云的反射作用,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的甲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乙过程有关。
习题1.季风是怎样形成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何差异?季风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2分别说明亚欧大陆温带东岸、中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名词解释大气逆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
后者即是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又依据本身的温度向外发射长波辐射,由此形成了整个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能量交换。
在地-气系统内部,地面与大气也不断以辐射和热量输送形式交换热量。
在某一时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差额。
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峰。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峰。
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漩涡。
气候: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从时间尺度上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
天气: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
练习题1.根据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______ 、 ______、______ 和酸性岩四大类。
2.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______ 、______ 经风化搬运堆积后再经固结成岩作用可形成。
而 ______和______ 经变质作用可形成。
______ 和______在地壳下沉后经转化和岩浆作用后又可形成______ 。
3.根据岩浆岩的产状不同可把岩浆岩分为______ 、______ 和 ______三大类。
4.岩浆岩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岩石的颜色由______ 变______ ,岩石的比重由______ 变______ 。
5.倾斜岩层的产状通常用______ 、______ 和______ 三要素描述。
1.震级相同的地震,烈度最大者为______ 。
A.深源地震 C.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 D.三者相同2.在同样条件下,对于某一地点来说,地震的震级越高,烈度就越______ 。
A.小 C.一样B.大 D.不确定3.若地壳慢慢上升,海水逐渐退,陆地面积扩大,在海水退出的区域内岩相将由海相逐渐变为陆相,形成海退层序,在地层的垂直剖面上,自下而上岩石A.粒度由粗变细,依次为碎屑岩、粘土岩和生物化学岩B.粒度基本不变,依次为化学岩、粘土岩和碎屑岩C.粒度由细变粗,依次为生物化学岩、粘土岩和碎屑岩D.粒度较细,依次为粘土岩、生物化学岩和粘土岩4同一次地震,在地面上烈度最大的地方是______ 。
A.震源 C.离震中较远的地方B.震中 D.震中的外围(1)图中②处的风向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