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采访学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记者为了新闻报道而进行的采集分析新闻事实性材料的职业性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 求实性;2 时效性;3 独立性;4 突变性;5 艰险性;6 广泛性;7 连续性;8 公布性;三新闻采访的难点:1 采访要快、同时要准;2 采访要快,同时要深;3 材料的挖掘要生动,同时要真实。

四新闻采访中的三大矛盾(对应于采访的三大难点):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真实性与生动性的矛盾第二章新闻记者一记者职业是随着近代报纸的产生分离出来的。

二记者职业的性质:1 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2 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3 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三记者的类型:1 专业记者:指专门采访或侧重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个领域的记者。

(如政治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法制记者、体育记者、军事记者等)专业记者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他们熟悉某个领域的情形,便于结交朋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2 常驻记者:又称地点记者,以新闻机构所在地为采访范畴的,称为本埠记者。

地点记者称为外埠记者。

常驻记者有利于了解所在地点的情形,便于报道。

3 机动记者:不常驻在一个地点,没有固定采访范畴,随时预备同意编辑部调遣,完成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记者。

4 特派记者:指因专门的采访任务受编辑部派遣的记者。

5 特约记者:指应编辑部的约请,完成一定采写任务的编外人员。

6 驻外记者四记者的工作任务:1 采写新闻;2 反映情形;3 群众(通联)工作(包括联系组织通讯员、处理读者来信来访、征求群众意见、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五记者的采访路线:包括记者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1 记者的认识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2 记者的工作路线是,依靠党委,坚持真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六记者的采访作风:1 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2 雷厉风行的灵敏作风;3 不畏艰险的斗争作风;4深入实际的群众作风七记者工作的差不多要求:1 严格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b 具体要求:1)明显的事实材料(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真实;2)非明显的事实材料也一定要真实(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思想认识的描写、对事实的评判、讲明和讲明)3)记者要注意把被采访的事物放在全局中加以观看,不要因为个不事例的真实而以偏概全,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4)背景材料一定要真实。

c 新闻失实的缘故及表现(#能够出论述题):1)个不记者的动机不纯,出于私心,或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捏造事实;2)过于强调新闻的宣传性,强扭角度;言过事实上,夸大拔高;3)个不记者的工作作风有咨询题,不肯花费精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是捕风捉影,粗枝大叶。

关于一些事实数据不加以核实。

4)某些记者由于采访体会不足,轻信不人的介绍,上当受骗;或是由于自身知识缺乏,违抗常识,闹出见笑。

2 广泛、深入的挖掘新闻事实材料;a 新闻事实材料的要求:1)典型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2)具体的、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材料;3)生动的现场情形和感人的细节材料;4)能表达记者的立场、观点、倾向的材料;5)富有生活乐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材料。

3 速战速决,力求新闻报道的时效。

第三章记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一记者的修养:指记者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方面的综合水平1 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a 社会进展规律的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党的差不多路线、方针和政策;c 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2 知识方面的修养:3 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a 要有敬业精神;b 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c 要有写作的能力二记者的职业道德:指记者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集中表现:a 有偿新闻;b 收受礼金;c 贪图享乐;d 报道失真;e 导向错误2 记者职业道德的内容: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介误导表现:1)盲目追逐“热点”;2)大量刊播暴力新闻、犯罪新闻;3)缺乏对社会生活主流的关注和把握;4)背离办报宗旨,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盲目跟风、“炒作”;5)业务不精,知识贫乏,新闻宣传政策把握不准,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甚至直截了当阻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3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4 爱护新闻的真实性5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 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第二编采访过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确定、采访预备一新闻采访活动过程与采访环节:1 新闻采访的大体过程:记者在一定报道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闻线索,有所预备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运用各种各样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和挖掘新闻事实材料,并提炼新闻报道主题,考虑采写的安排。

2 新闻采访的环节:指新闻采访活动中要通过的若干道工序。

a 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指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

从新闻采访上来讲,报道思想为记者指明了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宣传报道的目的、内容、范畴、重点、步骤和要求,指明工作中要注意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咨询题以及报道中要把握和注意的具体咨询题。

b 确定新闻线索:c 做好采访预备:d 开展采访活动:这是采访环节中的核心环节。

e 考虑采写安排:采访中对写作的考虑要紧有以下两个方面:1)依照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要求来展开相应的采访活动。

2)在采访中摸索、提炼新闻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深入采访和补充采访。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关系:1)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来看,采访先于写作,采访时写作的前提和基础;2)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是采访的完成和目的。

3)尽管二者在工作顺序上有大体的先后之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透、统一的过程。

二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1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其表现出来的形式。

2 个不采访:a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b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能够进行采访,时刻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能够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刻紧急的情形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能够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能够依照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看,了解被采访对象,把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不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形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

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c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咨询题d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预备工作3 现场观看:a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过观看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个不采访要紧通过口头提咨询,现场采访则要紧依靠眼睛观看。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躯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不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看,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4 召开座谈会:a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形,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b 优点:1)能够在有限的时刻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能够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晰。

c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1)依照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预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不采访结合起来。

4 蹲点调查:a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刻的定点采访。

5 交叉采访:a 概念:指记者在一段时刻里同时对两个以上的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的活动方式。

b 优点:有利于记者充分、合理的利用安排时刻,四面出击,多处新闻、快出新闻的有效方法。

适应于大型运动会和重要会议的采访。

6 立体采访:a 概念:也称全方位采访,指记者围绕某个事物展开多角度、多侧面的采访。

b 优点:突破了一点一线的平面采访模式,对事物进行上下左右古今前后的多方面的挖掘,从而能够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材料,从中互相参照印证,寻根究底,能比较全面、深刻、准确的反映某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适应于重大题材的采访。

c 立体采访方法的综合运用: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今昔结合;4)横向采访;5)纵横结合;6 多面挖掘。

7 #隐性采访:a 概念:是相关于显性采访而言的。

显性采访确实是公布采访,指记者找到被采访对象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布记者身份,讲明采访意图,谋求对方支持与合作。

隐性采访指由于专门缘故而不公布记者身份,不讲明采访的目的采访活动。

b 优点:真实可信,可不能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

c 缺点:靠记者本人的独立活动,得不到采访对象的支持和协作,有时受记者视野所限,可能把某些事实弄错。

e 进行隐性采访须注意的几个咨询题:1)隐性采访往往用于批判性、揭露性的报道的采访,甚至要深入到不法分子或敌对分子之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因此,要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与协助。

2)对一些有争议的敏锐咨询题或事件进行暗访时,假如条件许可,记者能够进行笔记或用隐藏的微型录音机进行记录,以防日后可能发生的新闻诉讼。

3 隐性采访不暴露身份,没有热情接待,没有前呼后拥,全靠记者采取单兵作战的战术,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因此记者要有吃苦的精神。

4)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争取采访对象的支持。

8 突击采访:a 概念:指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的采访。

b 要求:1)对突发事件的采访要求记者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快速作战的能力。

2)记者进入现场后要保持头脑平复,不要心慌意乱,在现场面前手足无措。

3)采访突发事件,记者要注意依照事件的性质,判定是作公布报道依旧做内参反映,如不能公布,就要遵守规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4)记者对事件的进展过程要进行追踪报道,给读者完整印象。

9 集体采访:a 概念:指一家新闻单位两名以上记者或两家以上新闻单位的多名记者对某人、某事、某单位的共同采访。

b 类型:1)合成采访,指一家新闻单位派出多名记者组成记者组(团),围绕某个咨询题或事件分头采访。

2)联合采访:指多家新闻单位联合组成一个记者组,围绕某个重大咨询题或事件分头进行采访。

3)新闻公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指新闻公布者在同一场合,统一时刻里同意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采访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