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导论重点

临床医学导论重点

被称为医学之父的是——希波克拉底
医学定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中医趋于成熟的标志性典籍:《皇帝内径》、《神农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1.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生物进化论 3.细胞学说的建立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目的: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应用实现的目标及其手段的认识和概括。

全科医学:也成家庭医学,是一门综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医学科学分支,它以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预防医学为导向,防治与保健一体化,为人们提供主动的、综合的、连贯的、协调的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全科医学的原则:1.注重人而不是病 2.从完整的背景入手 3.以家庭为服务单位4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5.以预防医学为导向 6.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

7.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8.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学导论指的是:导医学、导医生、导临床。

医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公正精神、合作精神、艺术精神。

医患关系:是指从事医疗职业的人员与患者在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优秀医生必备的素质:科研创新能力
医生培养的三个阶段:在校教育阶段,毕业后教育阶段,继续教育或继续职业发展阶段。

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1.原有的社会角色退位2.自制能力减弱 3.求助愿望增强 4.康复动机强烈 5.人际合作愿望加强。

病人需要的心理感受:1.被尊重与被重视的需要 2.良好的医患沟通的需要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的标准:1.躯体健康标准 2.社会心理健康标准
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人为因素:1.不良的嗜好 2.不良的饮食习惯 3.不良的文体活动习惯 4.不健康的性行为 5.营养结构不合理 6.不良的医疗习惯7.不良的心理因素8.不遵守法律和交通规则。

症状:是指病人自己主观上能感受到的一种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
发热:机体在致热原(致病因子)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散热不能相应增加或散热减少,是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疾病的分类: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腹痛的问诊要点:1.易患原因 2.起病与病程 3.腹痛部位 4.性质与程度 5.牵涉痛 6.诱因与缓解腹痛的因素7.腹痛与体位的关系8.伴随症状
晕厥或称昏厥,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疾病诊断的基本技术: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主诉:主诉为病人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就是促使其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临床的诊断思维方法:1.从症状入手的诊断方法 2.从疾病入手的诊断方法 3.从系统入手的诊断方法。

临床治疗的准则:1.实行人道主义 2.重视心理治疗 3.整体、综合治疗 4.个体化治疗 5.最优化治疗 6.预防为主。

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1.残疾者 2.老年人 3.慢性病人
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是指控制或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健康的方
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