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基本特征及地质年代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基本特征及地质年代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地磁极 地磁子午线 地磁场的变化
地磁异常 磁法勘探 古地磁学
地磁的特点
(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 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 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 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 论值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二、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被穿插的岩石老, 穿插者新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二、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宇(Eonthem)………宙(Eon)……大群 界(Erathem)………代(Era)…………群 系(System) ………纪(Period)………组
其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愈低级,地层愈年轻其中保存的 生物化石愈高级。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 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二、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根据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生物演 化和岩层形成的顺序,将地球历史划分力若千自 然阶段,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g/cm3
在地下若干深度处密度呈跳跃式 变化,推测地核部分密度可达 13g/cm3左右。 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水星(5.4)相差 不多。 月球(3.341)和火星(3.95)的 密度都比地球小,其它行星的密 度更小。
第一节 地球概况
F=m1m2/r2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 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总称为地质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一、导致地球不断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能源
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有两大方面:
1、内能,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 主要有: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重力作用形成的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2 地球赤道处重力加速度
g=9.780318 (m/s2) 地球两极处重力加速度
g=983.2177 (m/s2) 两极,重力比赤道处大0.53%, 也就是说把在两极重100kg的物 体搬到赤道地区时,则变成 99.47kg。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花岗岩层,或硅铝层(Si、Al)
A″:Mg、Fe、Ca增加, 玄武岩层,或硅镁层(Sima)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1/3 多一点,陆壳具有明显的双 层结构,即存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约占 地壳面积2/3少一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海水,洋壳缺失 上地壳
地层层序律、化石顺序律和切割律。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二、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 依照沉积的先 后,早形成的 地层在下,晚 形成的地层在 上。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二、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化石顺序律或生物层序律:
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 类型的化石组合,而在相同 时间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 地层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石 组合,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生 物化石就越简单,越原始。
重力勘探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自由空气校正
自由空气异常(经过自由空气校正后的重力值和理论值差异)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岩石和地形对测点所产生的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均衡说
了解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地磁三要素 磁场强度:地表任意一点地磁的大 小。指向北磁极。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 之间的夹角。— θ
其中,以指北针为准,东偏为“ +”;西偏为“-”。 磁倾角:磁针与各处水平面的夹角 。— α
依指北针,下倾为“+”;上仰 为“-”。 两磁极为90°;赤道为
C" 920km
D´
D"2900km
Moho Disc. M.
低速层 软流圈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岩石圈
A´ A" B´60km B" 400km C´
C" 920km
Moho Disc. M.33km
低速层 软流圈
D´ D"2900km
古登堡面 2900km
E 4640km
地热:地球内部 的巨大热能
地热增温级 地热梯度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三)地热
地热来源与释放
来源:铀(U238,U235)、钍(Th232)、 钾(K40)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释放:火山喷发、热水活动、构造运动、大地 热流。
大地热流
大地热流----地球内部热能向地表传输的现象。 全球平均为:6.15×10-6J /cm2·s。 则全球每年为: 6.15×10-6J /cm2·s×一年×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圆球形
旋转椭球体形
大地水准体” (Geoid)— 平均海平面所 封闭的球体形 状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大陆地壳
厚度大 双层
O,Si,Al,K
年代老
大洋地壳
薄 单层
O,Si,Mg,Fe
新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幔 岩石圈
主要成分为超 基性岩。 橄榄岩层, 又称榴辉岩层
拜尔勒面
雷波蒂面
A´ A" B´60km B" 400km C´
地球基本特征及地质年代
•基本内容 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况、圈层结构 掌握地质作用及地质年代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天圆地方
不是一个稳定的旋转椭球面,有地方隆起 ,有地方凹陷,相差可达100m以上; 赤道横截面不是正圆形,是近似椭圆形, 长轴指向西经20°和东经160°方向,长 短轴之差为430m; 赤道面不是地球的对称面,与标准椭球体 相比,南极大陆比基准面凹进24m;北冰 洋却高出基准面14m。赤道——南纬60° 之间高出基准面,而从赤道到北纬45°之 间低于基准面。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地球的重力
重力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重力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重力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小, 到地心趋向于零。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理论重力值 重力异常
重力正异常——此处地下往 往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可能 是铁、铜、铅、锌等矿区。
重力正异常——此处地下往 往有密度较小的物质,可能 有石油、煤、盐类以及大量 地下水等 存在。
不确定性 F 5120km
G
圈层名称 亚圈层名称
深度(km) 性质
地壳(A) 硅铝层 (花岗岩层A’)
硅镁层 (玄武岩层A’’)
莫霍面
地幔
最上地幔 (橄榄岩层B’)
软流圈(B’’)
上地幔下部(C)
下地幔(D)
古登堡面
地核
外核(E) 过渡带(F) 内核(G)
0~70
0~65
5~70 35(70)~120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1.地壳的化学组成
8种主要元素占98%以上 克拉克值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平均厚度
康拉德面
A´ A"
Moho Disc. M.
A´:以O、Si、Al及K、Na 为主,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一、外部圈层 即外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地质年代包括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龄(同位素地质年龄)
基本概念
绝对地质年龄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裂变测年技术测定的矿物或岩 石的年龄,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也叫绝对地质年 龄。
相对地质年代 根据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生物演化和岩层形成的顺 序,将地球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和遗迹。 生物层序律: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无化石;地层愈古老
统(Series) ……………世(Epoch)………段 阶(Stage) ………期(Stage)………层
二、地质年代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 依据的地层单位。 群 为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它是由明显一致的相同岩石 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构成。 组 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它在岩性上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和均一性,以某类岩石为主或几类岩石的联合。 段 是比组低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层 为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