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资料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 不断给人们提出新 的认识课题,推动 人们去进行新的探 索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实践: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 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认识: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 中辨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认 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F=GM1M2/R2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水果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费尔巴哈
自然界是一 本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只要我们 去读它,我们就 可以认识它。
马克思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 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体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体
实践
客体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 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 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 识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 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 形式。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认识: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 中辨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 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没有被反 映者,就不能 有反映。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先验论:人的认 识和认识能力是先 于感觉经验、先于 实践的东西,是先 天就有的。它坚持 从“思想和感觉到 物”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 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 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反映论:是指确 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 认识论原则,坚持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客体
客体是指主体实践和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中介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 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
中介
客体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中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 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提 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 同回答 (二)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 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凡以知, 人之性也;可 以知,物之理 也。
荀子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 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 题,使认识不 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 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硬! 红!
甜!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 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作
南华大学精品课程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