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纪念园导游词(海瑞墓导游词)-
海瑞纪念园
各位朋友,提起海瑞,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
皆知。
海瑞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清官,他爱国爱民,清正廉洁,正气凛然,人称“南
包公”、“海青天”,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这个著名的清官,好官,他就是我们海南人,现在就让我们前往海瑞纪念园,
去瞻仰这位世人称道的清官的伟绩。
海瑞纪念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是为了纪念海瑞而修建的,整个纪
念园主要由石牌坊、海瑞墓、海瑞塑像、海瑞陈列馆及一些相关的建筑构成,占
地约1万平方米。
在到达海瑞纪念园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海瑞的生平。
海瑞生于1514年,出生在现海口市金花村的一个没落的家庭,四岁时父亲就过世,由母亲谢氏抚养
长大。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海瑞自幼勤读诗书,终于在36岁时以一篇
策》考中了举人。
40岁时成为了福建南平的教谕,(即现在的教育局官员)从而
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在他为官的过程中,爱国爱民,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所做
的事都是“为人所不敢为者”,因而深受百姓的拥戴,被称为“爱民如子海青天”。
在他的一生为官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冒死备棺,上了一篇令朝野震动,“言人
所不敢言”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也称《治安疏》)。
在奏折中,海瑞太骂嘉
靖皇帝的昏庸无能,最后被皇帝给打入天牢,差点被砍头。
海瑞“骂”皇帝,这
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尤其在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时代,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这正
是海瑞刚直不阿,不畏强权的反映。
几百年来,百姓怀念他,史家颂扬他,其根
本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七十三岁高龄时,海瑞因众望所归,朝廷诏升海瑞为南京
都察院右都御史,官居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检查院的院长。
到了次年1587
年,海瑞死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享年74岁。
海瑞死后,当时的
帝派海瑞的同乡许子伟护送海瑞灵柩回乡,并督造墓园。
海瑞的灵柩所到之处,
人们都竞相拥上街头,为海瑞送别,这也说明了海瑞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介绍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会问,许子伟负责建造海瑞的墓园,怎么不把墓园
造在海瑞的家乡金花村,而是造在了与之相差好几公里的滨涯村呢?这就要从许
子伟护送灵柩经过滨涯村时说起了:传说海瑞灵柩运至滨涯村今墓址时,抬棺木
的绳子突然断开,人们把它接好再抬,再断,。
又接,又抬,还断,就这样反复
几次都不行,人们就以为是这里就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把海瑞
的墓建在了现在我们所到的墓址。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
已经来到海瑞纪念园了,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就
是海瑞纪念园的大门,门上的“粤东正气”四个朱红大字,庄重古朴。
这是明万
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最好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
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
我们看一下墓道中间的这个石龟,它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孰日公无子?天下之
人皆公子;熟日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
”这只石龟的原物在文革中已被砸毁
了,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但对联所表达的还是对传说中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
爱戴。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
众多滨
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
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在墓道的尽头就是海瑞墓了,海瑞墓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
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
墓前的这块墓碑,是一块真品,也是国家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墓碑高3.3米,宽0.87米,上而刻着由许子伟撰写的“皇明
敕莽资
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
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
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瑞墓是由皇帝诏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
是正二品官的官称。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
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
“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
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
“忠介”是皇帝给的谥号,意为忠心爱国,为
官清廉耿直。
这块墓碑刻于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是
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海瑞墓室后面的部分,是文化大革命后扩建的。
有海瑞塑像、扬廉轩、清风
阁、假山等建筑,其中最值得大家游览的是扬廉轩亭柱上挂着的海瑞所撰的两副
对联。
“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
身”,这两副对联表现了海瑞对国政、对为官的见解。
好了,海瑞纪念园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去
了解海瑞清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