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复习--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复习--明清小说
一般了解《:聊斋志异》的版本 重点掌握:蒲 松 龄 的 生 活 对《聊 斋 志 异 》创 作 的 影 响:(l) 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聊斋 志异》的重要内容。(2)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聊斋》创作的影 响。首先,南方的 自 然 山 水、风 俗 民 情,对《 聊 斋 》的 创 作 有 直 接影响;其次,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忧 愤,是创作的重 要 生 活 基 础 和 思 想 基 础;再 次,对 官 府 的 黑 暗 和腐败的熟悉为 描 写 政 治 黑 暗 的 作 品 提 供 了 鲜 活 的 经 验;最 后,同歌伎舞女的接触影响了花妖狐魅形象的塑造。(3)南游 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 传说的机会;又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能够在《聊斋志异》里表达 人民的爱憎和愿望。 《聊斋志异》的 创 作 目 的:借 神 鬼 狐 怪 的 故 事 抒 发 自 己 的 孤愤。 《聊斋志异》在奇幻世界中表现的社会人生:(l)抨击黑暗 政治,揭露封建 统 治 阶 级 的 罪 恶;(2)歌 颂 青 年 男 女 纯 洁 真 挚 的爱情(;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4)热情歌 颂普通人的种 种 美 好 的 品 德;(5)总 结 社 会 人 生 的 经 验 教 训, 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聊斋志异》的 艺 术 魅 力:(l)兼 具 众 体 的 形 式 美,其 形 式 体制包括: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b 志怪短 书;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2)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艺术想象丰 富、大胆。(3)曲折奇峭的情节美,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 念丛生。(4)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表现在:a 将他所歌颂的人和 事物加以诗化;b 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 美;c 注意描绘花妖狐魅形象内在的风神。(5)雅洁明畅的语 言美,表现在:a 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简练活泼 的语言风格;b 语言饱含着生活的血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8 《儒林外史》 一般了解: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儒林外史》中理 想知识分子的特点及其局限 《儒林外史》中的市井奇人形象 重点掌握《:儒 林 外 史》第 一 回 所 体 现 的 思 想 倾 向:(l)否 定功名富贵的 思 想;(2)儒 家 德 治、仁 政 的 政 治 理 想;(3)儒 家 的孝悌信条(;4)对学问的传统理解。 《儒林外史》对全面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批判:(l)揭露科 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2)揭示科举考试 制度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的影响;(3)揭示科举考试制 度派生出各种丑恶社会现象;(4)批判科举考试的内容;(5)揭 露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 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l)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 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2)揭示了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 的社会原因(;3)批判了考官的昏庸无能和科举考试制度本身 的腐朽和不合理。 《儒林外史》的讽刺内容(:l)科举考试和热衷科举考试的 士子(;2)科举考试制度孕育出来的假名士;(3)昏庸腐败的官 吏(;4)丑恶的地主恶霸、乡绅富商。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l)人物描写上:a 着眼于人物关 系和周围环境,揭示人物的思想行为的社会原因;b 依靠人物 自身的语言 行 动 来 表 现 其 思 想 性 格 和 作 者 的 爱 憎 情 感。(2) 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 a 漫画式的外形描写;b 夸张之笔; c 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c 对比手法;e 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l)反映生活的整体性;(2)人物描 写的成就:a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b 人物个性鲜明,c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c 从生活的整 体出发去刻画人物(;3)细节描写的细腻、丰富、深刻;(4)整体 语言风格的朴 素 自 然、含 蓄 深 厚,叙 述 语 言 的 准 确 传 神,人 物 语言的生动精彩。 10 晚清的谴责小说
程(;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 招安描写的思 想 矛 盾:作 者 一 方 面 热 情 歌 颂 梁 山 义 军 的
造反精神和革命的正义性,一方面让他们接受招安;在肯定招 安道路的同时,又写出了招安导致的悲惨结局。 造成这一 矛盾的历史根 源 和 社 会 原 因:(l)农 民 阶 级 自 身 的 认 识 局 限; (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4)封 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
《红楼梦》揭示了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 亡的原因(:l)对下层人民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穷奢极 欲的享乐生活;(3)末 世 弟 子 的 荒 淫 无 耻、腐 化 堕 落;(4)被 压 迫奴隶的 觉 醒 和 反 抗;(5)统 治 阶 级 内 部 日 趋 激 烈 的 钩 心 斗 角、尔虞我诈。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l)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相结合的表现手 法;(2)能 够 从 社 会 环 境 和 人 物 关 系 出 发,去 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水浒传》中的李逵、 鲁智深、武松形象 4 《西游记》
一般了解:取经故事的演变 重点掌握《:西游记》的三个部分及三者间的关系 孙悟空超凡入 圣 的 理 想 化 英 雄 的 形 象:(l)来 历 不 凡、神 通广大(;2)蔑 视 皇 权 和 封 建 等 级 观 念,反 抗 性 极 强;(3)积 极 乐观、勇敢无畏;(4)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 孙悟空的思 想中的时代精神(:l)“强者为尊”思想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 民意识的表现;(2)要 求 自 由 自 在 的 生 活,要 求 对 人 和 人 的 才 能的尊重,与当时 出 现 的 对 人 的 个 体 价 值 和 人 格 的 肯 定 的 自 觉意识有关。 《西游记》的 现 实 性:(l)在 写 人 物 的 超 凡 入 圣 的 同 时,又 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2)通过幻想的形 式曲折地揭露现实世界的黑暗和腐朽;(3)在孙悟空斩妖除怪 的斗争中,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l)奇幻。其奇异幻想的特点是:a 目的是为了塑造 人 物 形 象,特 别 是 孙 悟 空 这 样 一 个 理 想 化 的 英雄形象;b 都有现实生活的依据。(2)奇趣。其奇趣首先跟 人物的思想性格 有 关,其 次 是 因 为 在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中 将 神 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l)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2)孙悟 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体现出的乐观强调。 5 《金瓶梅》 一般了解《:金瓶梅》作者之谜、成书时代和版本系统 对 《金瓶梅》中性描写的认识 掌握《:金瓶梅》题名的意义 西门庆形象的时代特色和 典型意义 李瓶儿的和春梅的形象 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以
晚清小说的特点 晚清小说创造发达的原因 《官场现 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题材内容的特点 《老残游记》 的思想内容和描写艺术
复习参考题
1 名词解释题 章回小说 志怪 志人小说 唐传奇 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话本 拟话本 三言 二拍 谴责小说 《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毛氏父子评点本 《大宋宣和遗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复习 ———明清小说
中央电大 隋慧娟
1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l)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一般了解:中国 古 代 的 小 说 观 念 及 其 对 后 世 小 说 发 展 的
影响 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 神话、寓言故事和史传文 学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
开放本科汉语类2004·l 当代电大 l 75
及这一悲剧的社会意义 6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一般了解: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繁荣的原因 “三言二拍”
掌握: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 《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所体现的“情”与“理”的矛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 术成就 7 《聊斋志异》
宝黛爱情悲剧 的 社 会 意 义:宝 黛 的 叛 逆 思 想 使 他 们 与 封 建正统派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产 生在这个衰败没 落 的 贵 族 家 庭 的 矛 盾 中,又 在 这 些 矛 盾 的 发 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其毁灭预示这个家族不 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
2)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掌握:志怪小说的特点 志人小说的两方面内容 唐传 奇和明传奇的区别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 熟 唐传奇的题材内容 3)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掌握:话本的概念 话本小说的特点 话本小说的题材 内容 4)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掌握:明清小说繁荣三个标志 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 特点 明清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 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 5)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的特点 2 《三国演义》 掌握:章回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志平话》《三国 演义》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及其在关羽和诸葛亮 身上的表现 重点掌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形成:在三国故事长期 流传过程中形成,罗贯中承认并吸收到作品中,毛氏父子的修 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 拥刘反曹思想的表现:以蜀汉为中 心展开艺术构思,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都体现出拥刘 反曹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刘备和曹操的形象塑造。 拥刘反 曹思想倾向的内涵(:l)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 映(;2)是民族思想的反映(;3)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曹操、刘备形象的特征及《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及其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 3 《水浒传》 一般了解:英雄传奇小说 《大宋宣和遗事》 《水浒传》 繁本的版本系统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重点掌握《:水 浒 传》思 想 上 的 独 特 成 就:(l)写 出 了 农 民 起义的社会根 源,热 情 肯 定 和 歌 颂 了 农 民 革 命 的 正 义 性;(2) 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优秀品质;(3)描写 了一支农民 起 义 队 伍 从 产 生、发 展、胜 利 到 彻 底 失 败 的 全 过
面;f 书中人物的奚落、嘲笑或捉弄。(3)语言上,在口语基础 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 9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