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的
培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培养一识字能力培养的意义。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字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工具,才能更好的学习各门功课,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而且在今天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就会像聋子、瞎子一样,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
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更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二目前小学生识字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搞好低效”的现象。
即教师花大量时间组织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读写识记,甚至有的还要赔上学生家长的大量宝贵时间进行辅导督促,但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反映在作文上,更是令人头疼。
一篇百十来字的小文,错字、别字占有相当大的比率。
搞得高年级老师抱怨中低年级老师没有打好识字基础。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的教学现状,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识字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要搞好识字教学,必须遵循两个规律。
1、识字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只有七八岁。
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
事物。
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
因此,我们低年级教师在教学时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性的特点。
2、识字教学还要遵循汉字的规律。
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我认为在进行识字教学中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真正的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音形义结合是汉字本身的规律,因此,在教每个字时,我们必须把字形同音形义结合起来去认识,才能对汉字的结构做出正确地分析。
我们在识字教学上的努力方向是以义为核心,通过对形和音的分析去理解字义,当理解了字义后再返回去巩固字形和字音。
使学生能够在识字过程中达到音形义全面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这些话一点也不假。
如果能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不但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还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1灵活运用教材,多种呈现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找出想要学,能自己学和需要老师帮助的生字,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识字效果也很好。
另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出现生字,便于学生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
如:在教学“公园”的“园”时,先出现“yuán”这个音节和熟字“公”,让学生读准
“Yuán”的音和用它所组成的词,然后再让学生注意看老师板书“园”的字形,老师边写
边讲笔顺规则。
为了使学生记住字形,可采取强化手段,即让学生观察两秒,然后马上盖住这个字,看谁能说出它是怎样写的。
接着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问:除了公园,你还知道有什么园吗?学生会说出幼儿园、动物园等。
这时告诉学生,这些地方都要围起来,所以“园”字外面是个“□”,而里面是个“元”字,表读音,这样的字形是全包围结构,这样又把形声字外形内声的构字方法渗透了进去。
2 教学时适时适当组织文字游戏。
根据小学生好奇、乐动的特征,利用汉字本身独有的构字特点,从汉字本身挖掘趣味性,课上适时适当组织一些文字游戏,使学生在识字时,不是望而生畏,而是感到学而有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谜语猜字”的游戏,学生兴趣最高。
有些简单的字谜,学生可以立刻说出谜底。
如:门里有个人,是“闪”。
人在云上走,是“会”。
有些字谜,则需要学生动一动脑筋才能猜出。
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
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这是“午”。
“小医生给字治病”的游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老师请出一些特殊的病人─错字,让学生们当小医生,给这些特殊的病人诊治,先要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病人”的病情,分析病因,再说一说怎样治好它们。
这个游戏既让学生过了把当医生的瘾,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正确书写的习惯。
另外,“文字接龙”、“给偏旁找朋友”等游戏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游戏中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字词,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重视指导,教会方法,掌握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起着定向的作用。
所以识字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一般比较常用的识字方法有以下几种:(1)读笔法。
这种方法在学生刚学习了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比较适用。
按书写顺序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来加强对字的记忆。
(2)部件分解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记忆合体字。
(3)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生字的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
这种方法主要有:熟字加一笔,熟字减一笔,熟字换一笔,或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4)比较法。
这是通过与熟字比较异同的识字方法。
如:“辛”与“幸”,“乌”与“鸟”的比较等。
这种比较要在字的音形义统一联系的背景上,突出字形的区别,而不能孤立的进行字形比较。
(5)标色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字中,应引起注意的部分重点分析,并用其它颜色特别标出,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如:“醒”字左边“酉”里的“短横”;“低”字右下方的“点”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我们还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尝试创新,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3 有效练习,提高实效。
学生识记字词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符合人的遗忘规律的。
所以教学时注意加强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练习也要讲求科学的方法。
据研究证明:小学生识记一个生字,一般平均练习三次,在即时默写或听写就足可以使错误率降低到百分之七以下。
因此,提高生字抄写的质量是一条有效的练习途径。
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抄写方法,即一看、二找、三写、四背。
以“行”为例:看,指看字形结构。
“行”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找,指找起笔位置。
一个字中,除了关键笔画外,起笔是写好字的基础。
“行”中“彳”的起笔在左上格,右边“亍”中的起笔位置在右上格,略低于
“彳”中的第一笔;第三步就是根据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几笔关键笔,进行描或写;背,指不看范字,通过回忆书写,然后再对照范字进行比较,并加以改进。
如果让学生每次练习抄写都坚持做到以上几步,相信练习次数不必增加,练习的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
(四)学用结合,在实践中巩固识字成果。
识了字就要用,用来说,用来读,用来写。
因为只有学生会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会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字词,才能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每学一课生字时,我都要求学生给每个生字组词,有能力的还可以用新学的字或词说句子、写句子。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让学生每周写一两篇小日记,记录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让学生有事给老师给假条,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
另外,还鼓励学生多读书报,并和家长取得共识,给学生订阅《拼音报》、《少年儿童报》、等。
每周抽出一节课带领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或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每周抄一两首古诗或名人名言,挂在教室前,凡是句中没学过的字给注上音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识字量。
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我们低年级语文老师能做到精心教学、科学指导,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