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现金:用于员工开资、差旅费、零星报销用的货币。
银行存款:存放在企业开户行里的资金。
上述两个科目统称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因业务收到的商业汇票。
应收账款:因业务应向债务人收取的款项。
上述两个科目的区别:前者收到的是票据,后者收到的是欠据。
预付账款:先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也可用“应付账款”代替。
其他应收款:经营业务以外的收入。
原材料:供生产加工用的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
周转材料:能多次使用的物品,比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施工设施等。
库存商品:企业生产或者外购的用于出售的各种商品。
以上三个科目统称为“存货”。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年,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建筑物、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备等。
累计折旧:核算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或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先放到这里核算。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累计摊销: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摊销额,是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业为加工产品发生的成本,先在这里核算,然后把成品转到“库存商品”里。
本来这是成本类科目,但是当它月末余额时,要放在会计报表里“存货”项目下,所以我把它列在资产里。
上述科目增加了是借,减少了是贷,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短期借款:向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贷款。
应付账款:因业务欠别人的款项。
应付票据:因业务开出的商业汇票。
其他应付款:业务之外的应付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费、五险一金等。
应交税费:包括应该交给税务机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应付股利:经审批后应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应付利息:因借款或发行债券应支付的利息。
上述负债类科目增加了是贷,减少了是借,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3.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也是企业的注册资本。
资本公积:投资额大于注册资本的差额,也就是资本溢价。
盈余公积:从每年的利润里提取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的资金储备。
利润分配:把企业的净利润按顺序进行分配。
上述负债类科目增加了是贷,减少了是借,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主营业务收入:经常性、经营性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之外的与经营相关的收入。
比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这些科目,“获取了”是增加,用“贷”表示;“冲转了”就是减少,用“借”表示。
月末要将贷方的余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月末无余额。
5.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有关的经常性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收入有关的成本。
比如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费。
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销售费用:为了销售发生的各种费用。
比如:运输费、包装费、保管费、广告宣传费等。
管理费用:行政部门的支出。
比如: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诉讼费、坏账损失、社会保险费等。
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
比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上述三项费用统称“期间费用”。
所得税费用:根据纳税所得计算的税金。
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制造费用: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比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还有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上述会计科目“发生了”叫增加,用“借”表示,“冲转了”叫减少,用“贷”表示,月末的借方余额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或者“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月末无余额。
6.利润类营业外收入:与经营无关的偶尔收入。
比如资产的盘盈利得、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入、罚款净收益等。
说明一下,从会计的角度看,营业外收入虽然带有“收入”的字样,但不符合“收入”的概念,属于没有支出配比的净流入,是一种利得,增加了记贷方,转走了记借方,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
月末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与其生产经营无关的偶尔支出。
比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的盘亏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
跟“营业外收入”不算收入一样,这里的“营业外支出”也不是费用,是很孤独的支出,是一种亏损,发生时记借方,转走了记贷方,就是月末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所得税费用:根据企业的本年利润,按照税法规定做纳税调整后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是从本年利润里扣减后就是净利润。
借方表示增加,到了月末转到“本年利润”,月末无余额。
我总觉得这个科目应该放在“费用”里,怎么算“利润”呢?本年利润:核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
上述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没准在哪方,余额在贷方,表示盈利;余额在借方,表示亏损。
上面所有的会计科目,都是按会计要素分类的,如果按会计科目分类,应该有一个成本类,包括两个主要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而收入、费用、利润这三类会计要素下的会计科目,应该统统归纳到“损益类”。
这些会计科目是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定要烂熟于心。
有些没说到的会计科目,为了考试你就自己复习吧。
记账凭证书上写了记账凭证有几种——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平时我们只用通用的记账凭证。
只要是日常发生的业务,都要做记账凭证。
考试的时候要求写会计分录,一样是反映经济业务的。
不管是手工记账还是使用电算账,记账凭证的格式都一样。
记账凭证的项目都在这上面摆着呢,要按规定填全了、填正确了。
日期——当天做凭证的日期。
编号——每个月按顺序排号。
摘要——简明扼要地写清楚业务事项。
会计科目——选择准确的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有二级科目的写全了。
借方金额——是借方会计科目的就写在借方金额栏。
贷方金额——是贷方会计科目的就写在贷方金额栏。
附单据——依据的原始凭证有几张填几张。
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签相关人员的名章。
日常业务会计在平时的工作中,每个月都循环着做一些事情,当然主要的还是处理业务。
其实,每项业务的分录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能把处理业务的记账凭证记住了,就是会处理账务了。
下面一件一件处理,下面是会计金花做的1月份的记账凭证。
(一)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存款,反映在会计科目上就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也是资产负债表里“货币资金”的内容。
1. 2011年1月3日取现金2 000元,根据现金支票存根做记账凭证。
借:库存现金 2 000贷:银行存款 2 000这个好理解吧?取来现金,现金增加了,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就减少了,一借一贷。
提取现金,就是从企业的银行账户取现金,作为零星用款或费用报销等。
这是出纳常做的记账凭证,但会计也要知道。
2. 1月5日用现金支付复印纸350元,根据复印纸的发票做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350贷:库存现金350复印纸属于办公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费用增加,在借方反映,用现金支付,记贷方。
3. 1月6日办公室的王立出差,借款1 500元,根据被批准的有王立(经手人)签字的借据做记账凭证。
借:其他应收款——王立 1 500贷:库存现金 1 500个人借款计入其他应收款,是借款增加了,计入借方,支付的现金减少了,计入贷方。
4. 1月15日王立回来后报销1 200元差旅费,返现金300元,清账。
借:库存现金300管理费用——差旅费 1 200贷:其他应收款——王立 1 500这是一贷多借的例子,因为返现金,现金增加记借方,差旅费是管理费用,增加了记借方,个人欠款结算清了,把原来记在借方的账户用贷方清零。
5. 1月15日缴纳上月的增值税1 37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95.90元,教育费附加41.10元,地方教育费附加13.70元,共计1 520.70元。
根据“税收完税证”做记账凭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 37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95.90——应交教育费附加41.10——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13.70贷:银行存款 1 520.70上月末,根据增值税的销项税和进项税的差额计算出应交增值税,然后根据增值税计算出三个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加的时候记在应交税费的贷方,这个月15日之前交给税务机关后,减少了,记在借方,余额为0。
如果本月的资金不够缴纳税金的,可以跟税务局申请延期缴纳税。
那么余额还是上月的金额。
6.收到A客户的前期欠款28 000元,根据汇款单做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28 000贷:应收账款——A客户28 000收到了银行存款,增加了,记在借方。
A客户购货欠款的时候,是应收款增加,记在借方,还款后减少了,记在贷方。
7.用支票支付B公司的欠款30 000元。
根据转账支票存根记账。
借:应付账款——B公司30 000贷:银行存款30 000因为应付款是负债类科目,增加的时候家在贷方,减少后记在借方。
8.将存款存入开户行,取得银行汇票25 000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25 000贷:银行存款25 000当企业办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或信用卡业务发生时,把这些金额从“银行存款”转到“其他货币资金”,如果没有用完有转回银行账户,再把转回的金额从“其他货币资金”转到“银行存款”里。
9. 其几天的银行汇票未用余款5 000元转回银行账户。
借:银行存款 5 000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5 00010. 用现金支付电话费1 000元。
借:管理费用——通讯费 1 000贷:库存现金 1 000财务都是跟钱有关系的,因此使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记账凭证很多,以后还会遇到,先介绍这么多。
顺便说几句建账的事情:不管什么行业,首先经历的就是建账。
其实建账一点都不难——就是把日常业务发生的会计科目落实到账簿上。
新开业的公司一般摸不着头脑,以前有人跟我反映:公司申请了一般纳税人,我原来的做出纳的,老总信任我,就让我接会计,出纳上的事由老板娘办理。
现在手头上只有一张当初在银行开户的50万银行存单,也就是实收资本的50万,还有刚从厂家进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0万,房租只有一个合同,上面写的是季付,每月1 000,其实是个假合同,房子是我们老板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建账,该如何处理这些票据。
最头疼的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也让我来做。
我该怎么办?我很佩服老板的决定,一天会计没做过就干把账交给她,也不把会计当回事了。
我还是很认真地告诉她应该怎么走。
手工账下应该准备的账簿:总分类账一本:所有的会计科目都记到这里,汇总一次记一次。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各一本,这是必备的。
三栏式明细账:主要记载常规的账——往来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支账户等。
往来账户多的可单独建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