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生物学效应低于 预期水平,即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 利用方面受损,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 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HIS)这样才能使 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肥胖者IR和HIS的发生机制
❖脂肪细胞肥大增生 胰岛素受体数目 ❖酪氨酸激酶异常 胰岛素受体活性
冠心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理改变
脂质条纹:动脉内膜(TC、TG)
纤维斑块:内膜增生结缔组织
复合病变:纤维斑块+脂质聚集 出血、坏死、溃疡、钙化、附壁血栓
管腔狭窄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高血糖 ❖脂质代谢紊乱 ❖高血压
1m可减轻体重2-5kg(住院治疗) ❖药物治疗
肥胖饮食治疗注意点(1)
❖总能量一般不要低于1200kcal/d
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瘦体组织群丢失易引起组织器官功能异常
肥胖饮食治疗注意点(2)
❖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VitB、C、脂溶性维生素 促进脂肪分解 调节胆固醇代谢 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冠心病糖尿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
( ARTERIOSCLEROSIS)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T
IFG
IGR (IGR包括IGT或和IFG)
❖ 脂代谢紊乱/AS/CHD 冠心病
❖ 高血压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高尿酸血症/痛风
❖ 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比较
组分
初选人群 组成成分数 肥胖
BMI(kg/㎡) WC(cm) WHR 血脂紊乱 TG(mmol/L) HDL-C(mmol/L) 高血压 SBP/DBP(mmHg)
酪氨酸激酶
机理: PTK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 →调
解细胞功能 目前已证实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胰岛素信号传导↓
瘦素信号传导↓
控制细胞生长、分化
Ref:邹大进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48-150
肥胖患者IR和HIS对机体的影响
❖HIS主要引起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变化 ❖IR和HIS是肥胖病并发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IFG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 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T
IFG IGR 糖调节受损
(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T
IFG IGR (IGR包括IGT或和IFG) ❖ 脂代谢紊乱/AS 动脉硬化
肥胖病(obesity)
肥胖炎(obesis) ❖概况
肥胖病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 肥胖病既是一个独立疾病 肥胖病又是代谢综合征和多种癌症 的主要危险因素
肥胖病的流行病学
❖美国(1998年)
成人超重 54% 成人肥胖 22% 儿童肥胖 25%
❖欧洲
成人肥胖 25%
❖中国(1997年)
成人超重 21.5% 成人肥胖 2.92% 儿童超重 6-17% 儿童超重 2-10%
IR和HIS对脂质代谢影响
❖脂蛋白酶活性
VLDL清除
❖肝脂肪酶
HDL分解
HDL
TG、TC、VLDL合成
IR、HIS和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作为一种生长因子 ❖ LDL颗粒内多聚不饱和
大动脉血管中层平滑 肌变性增殖
脂肪酸易氧化
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ox-LDL具有细胞毒性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TC在巨噬细胞内大量聚集)
A
巨噬细胞变形、坏死 泡沫细胞
❖BPC激活
BPC粘附、聚集 促进血栓形成
S
❖ sLDL分子中的VitE和 辅酶Q10含量
抗氧化能力
易被氧化
IR、HIS和高血压
❖肾小管使Na+重吸收
Na+水潴留
❖交感神经活性
血管收缩
❖脂肪组织产生前列腺素 (两者有扩血管作用)
PGI、PGE 周围血管阻力
❖血管平滑肌细胞水平干扰阳离子
——
≥25.0
≥1.70 <1.04(男),<1.30(女)
>1.70 <1.0(男),<1.30(女)
<0.9(男),<1.0(女)
≥130/85
≥130/85及/或已确认高血压并治疗者
≥140/90及/或已确认高血压并 治疗者
≥6.1 —— ——
≥5.6 ≥7.8及/或DM者
——
≥6.1及/或 ≥7.8及/或DM者
肥胖相关的营养因素(2)
❖偏食、多食、饮食结构不良、食物能量密度高 ❖中国人的大餐 ❖欧洲人的快餐 ❖肥胖双亲 肥胖子女 ❖炸土豆片、软饮料、甜食等
肥胖病相关代谢变化 (2)
❖能量代谢的变化
BMR ▪大多数无异常 ▪少数降低
寒冷的环境 ▪瘦者 BMR 增加 33% ▪肥者 BMR 增加 11%
肥胖病相关代谢变化 (3)
肥胖饮食治疗注意点(3)
❖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 牛奶、鸡蛋、鱼
饮食结构比例
❖ Pro 15-25% ❖ Fat 20-30% ❖ CHO 45-50%
小 结(要求)
❖ 掌握肥胖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 掌握肥胖治疗原则及注意点 ❖ 熟悉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病因 ❖ 了解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2)
酪氨酸激酶
定义
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 是一类催化ATP上y-磷酸转移到蛋白酪氨酸残基 上的激酶。能催化多种底物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 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家族成员,包括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胰岛素相关受体(Insulin related receptor,IRR)等等。
中心性肥胖WHR 男 >0.9 女 >0.8
欧洲肥胖诊断标准与并发症危险性关系
类别 低于正常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准肥胖 肥胖 I 肥胖 II 肥胖 III
BMI(kg/m2) <18.5
18.5-24.9 ≥25
25-29.9 30-34.9 35-39.9
≥40
并发症危险性 低(但有其他并发症的危险)
低(但有其他并发症的危险)
一般
一般
升高
升高 轻度升高 严重升高
轻度升高 严重升高 非常严重升高
BMI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
❖1990年起,我国13项总计24万人口大规模流
行病学调查,与BMI正常者相比,BMI≥24者
高血压发病率 3-4倍 糖尿病发病率 2-3倍 具有2项或2项以上危险因素聚集 3-4倍 5项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
糖尿病或微量蛋白尿者:135/75mmHg 尿蛋白者(>1g痛风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肥胖病的防治
❖肥胖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疾病 涉及 生化、生理、遗传、环境 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
慢性病程 复杂病因
综合 治疗
肥胖病的防治(轻度肥胖)
(ATPⅢ诊断标准)
❖国际: ①美籍墨西哥人:38% 美籍阿拉伯人及非洲人:28% 美籍白人:24% (2001年)
❖中国: ②成人:13.7%(2001-2002年)
男性:38%;女性:33% (至少拥有一种MS组分)
①Ref:项坤山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② Ref:顾东风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81-185
——
—— ——
—— ——
—— ——
注:WHO:世界卫生组织;NCEP-ATPⅢ: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教育组第三次报告;IDF:国际糖尿病联盟;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NCEP-ATPⅢ及IDF诊断标准中,高TG和低HDL-C分别作为2个单独的组分
Ref:贾伟平。中国人代谢综合症的现状及临床特点。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006:30-32
肥胖病的定义
❖定义
肥胖病是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 积累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的一种多因素引起的 慢性代谢性疾病
❖特点
不良的正能量平衡和体重增长 储存脂肪过量 过量脂肪分布异常(腹腔内,腹型) 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评价肥胖的临床指标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kg/m2) ❖腰围 (waist circumference,WC)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WHR)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1)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R (IGR包括IGT或和IFG) ❖ 脂代谢紊乱/AS/CHD ❖ 高血压 ❖ 高尿酸血症/痛风 ❖ 脂肪肝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T 糖耐量损害
(IMPAIRED GLUCOSE TOLERATION )
代谢性疾病
❖ 腹型肥胖 ❖ IGT
AS
心脑血 管疾病
常见脂肪酸简称
❖ SFA saturated fatty acid ❖ USFA unsaturated fatty acid ❖ MUFA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 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膳食脂类
❖ SFA TC、LDL-c ,总能量 8% ❖ MUFA TG、LDL-c 且HDL-c ,总能量 13-15% ❖ PUFA TC、LDL-c 但HDL-c ,总能量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