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实践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实践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彻底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就是交给了学生一把终身受益的金钥匙,也将为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生活构筑一座桥梁。

而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这种现象:小学阶段,我们常常会看到,上课敢说敢做敢举手的特别多,到了初中,举手的学生却越来越少。

在高中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聊聊无几了。

当然这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内心敏感,害怕犯错,害怕其他学生笑话。

但是追根溯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做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因此,现代的教学,教师应就是引导学生从封闭走向开放。

所以,开放式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什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应是开放学生思维,开放课堂交流通道,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应主动学习,师生合作,共同探究,使学生智力、情感、社会技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

一般地,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研究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此时不给学生任何束缚,让学
生真正充分自由地思考,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全班学生能发现许多不同的研究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到几个开放,即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良好素养。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明确反对任何一种过分的规范,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应有一定的自主性。

应当给各种不同意见(特别是教师事先未曾预料到的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们对不同的看法能有一个理解和评价的实践过程。

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

在学生已经做出多种不同答案(或多种不同解法)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做出比较和评价。

其中有些可能是本节课预先未计划到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研究出来了,必须予以关注。

三、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角色的转化
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则一直是教育学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主流观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

这种“主体——主导论”的出发点,是希望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但是,
由于“主体”与“主导”概念内涵的重叠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

教师角色定位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和调控者。

2、教学内容的设置
课堂教学首先考虑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可能要增加内容,有时可能要减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省时度势,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机动地作出调整。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开放题在开放式教学的应用
所谓开放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包括解题方法)不固定,有多种,不唯一,不必有解等,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为开放题。

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或多层次性。

开放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鉴别依赖于差异认识,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
空间。

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已经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放题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自信心。

2.2题型变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
题型变式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从变式题中发现与原体的差别。

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出学习知识和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3、教学环境的开放
所谓教学环境的开放,就是教师要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

在这种教学气氛下,他们不仅仅是“学生”,有时还扮演“小老师”,扮演着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

4、开放恰当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开放是对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动力。

在课上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自我评价、互动评价、连动评价、教师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

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全方位评价每一位学生。

开放的评价体系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兴趣在评价成功与被评价成功中得到激发。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把猜想尝试、小组活动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诊断,二是激励。

要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四、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
1、动手操作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现有的工具制作几何体。

2、小组讨论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

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必要时可以将桌子围成一圈,教师讲解时,所有同学都面向黑板。

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的力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3、多媒体是开放式教学的辅助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可能情况,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使得学生获得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

总之,开放式教学是今后教学方式的一种必然的结果。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行动上做到逐步落实,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和总结,反思和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