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动机的功能包括始发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3.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类,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情绪具有自适应、动机性、组织性、交流性四种功能。
5.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
6.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分为参照群体、一般群体。
7.内聚内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内聚力、工作内聚力、领导内聚力和情感内聚力。
8.概要的两种重要形式是脚本、原型。
9.“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认为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10.成就需要理论将人的社会性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社交需要。
1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2.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假设群体、实际群体。
13.人际反应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14.编排的规则有连续律、封闭律、接近律、相似律。
15.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_角色行为__的知觉。
16.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兴奋过程和抵制过程,这两种过程表现为三个特点,即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17.受挫折后的行为表现有攻击、倒退、固执、孤立和妥协。
18.强化的种类有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和惩罚。
19.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0.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可分为三类:容纳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情谊的需要。
23、对于按顺序发生的活动的概要称为__脚本__。
24、知觉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注意、编排、解释和判断。
25、一般来说,群体任务的难度越_低_,群体成员越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26、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激励因素的_效价_和_期望值。
27、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_、_相互关系_和_成长需要_三种。
28、按照巴甫洛夫的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应当属于__抑郁性_。
29、“三个和尚没水喝”指的是群体行为效应中的从众效应。
30、人实现目标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31、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原则是指功利原则和交互原则。
32、“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知觉偏见中的_晕轮_效应。
34、对于人的特性的简要描述而形成的概要,我们称为_原型__。
36、。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_成就需要_、_友情需要_和权力需要_三种。
37、按照巴甫洛夫的气质分类,鲁智深应当属于_兴奋性_39、企业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工作绩效,这种影响因素按照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被归为_保健因素_。
40、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包括三个构成要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二、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参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3.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A.冷漠B.理解C.思维D.意向5.胆汁质型气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直率热情B.机敏灵活C.稳重细心D.优柔寡断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8.个人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在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内疚、不安和焦虑的表现称为()A.投射作用B.文饰作用C.表同作用D.替代作用9.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之间在行为及行为结果方面存在着对流交换式的输入、输出关系,体现了群际关系的()A.合作依存关系B.联营型依存关系C.顺序型依存关系D.互惠型依存关系10.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激励因素有关的是()A.工作内容B.工作环境C.组织变革D.决策11.喜欢竞争性强和存在地位取向的工作环境,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对政治感兴趣,而不像高成就需要的人关心改进自己的工作,体现了()多,取得效果较好的是()•A.实验法B.测验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17.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属于哪种人性假设。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18.把性格划分为顺从型、独立型、专制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21.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专门分工和部门分工,并在有意识的协调体系和固定结构的形态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人员组成的群体是()A.正式群体B.联合群体C.实际群体D.非正式群体22.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赫兹伯格C.亚当斯D.斯金纳23.一个群体的输出项部分地或全部地构成了另一个群体的输入项,即后者在实现自身目标时要依赖于前者的协作体现了群际关系的()A.合作依存关系B.联营型依存关系C.顺序型依存关系D.互惠型依存关系24、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A.需要型激励理论B.状态型激励理论C.过程型激励理论D.动态型激励理论25、工作设计的意义与作用之一是()A.丰富工作内容B.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适应C.增进人际关系D.优化组织结构26、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A.个人目标定得太高B.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C.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D.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27.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A.遵从行为B.服从行为C.从众行为D.响应行为28.在达到同一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是()A.竞争B.冲突C.竞赛D.协作29.个人所确定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矛盾或者受到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时,他会设法制定另一个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是()A.投射作用B.文饰作用C.表同作用D.替代作用3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考虑被领导者的()A.素质B.业务水平C.成熟程度D.培训提高31.人们为了追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改变其手段,而且因学习或训练而变换手法,这表明了人们行为特征的()A.自发性B.持久性C.目的性D.可变性32.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复杂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34.多血质类型的特征是()。
A.善于交际B.优柔寡断C.稳重细心D.直率热情36.激励的核心要素是()A.需要B.动机C.外部刺激D.行为37.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A.马斯洛B.麦克里兰C.弗鲁姆D.亚当斯38.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按照社会要求、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念而作出的行为称为()A.行为遵从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39、强化理论中有不同类型的强化,其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行为方式,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这种强化称为()A.自然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41.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A.群体凝聚效应B.群体吸引效应C.群体促进效应D.群体影响效应42.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此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A.动机B.需要C.价值D.态度43.现代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特征的再设计和()A.培训提高B.提高工作生产质量C.工作丰富化D.工作关系的再设计44.群体成员之间开始产生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群体成员交换信息,群体结构相对稳定,是处于群体的()A.震荡阶段B.规范化阶段C.执行阶段D.解体阶段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态度形式和改变的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包括()A.性格B.兴趣C.能力•D.气质E.需要2.编排的规则是()A.连续律B.封闭律C.接近律D.开放律E.相似律3.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参与式的或“人际关系型”的管理方式()A.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应注意满足工人的社会要求,使其有归属感。
B.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等管理职能,而更应重视培养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C.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而应提倡集体奖励。
D.管理人员要使员工参与管理,淡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
E.把管理职能的重点放在创造一个使人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上。
5.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A.是否能提供发挥员工能力与作用的机会B.分配制度和晋升制度是否公正明确C.是否具有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同事关系是否融洽E.工作与人格是否匹配6.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将团队分为哪几种类型()A.目标管理型团队B.问题解决型团队C.自我管理型团队D.多功能型团队E.创造型团队7.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一般包括()A.领导素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C.领导情景理论D.领导权变理论E.领导决策理论8.阿德佛将人的需要归纳为()A.生存的需要B.相互关系的需要C.成长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9..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和员工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哪些差异()A.权力距离B.个入主义与集体主义C.生活的量化标准与质化标准D.不确定性规避E.长期和短期目标导向10.影响薪酬的因素有()A.工作绩效B.努力程度C.资历D.可支配的时间E.任务难度11.态度的特征包括()A.社会性B.倾向C.稳定性D.一致性E.指向性12.目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建立目标体系B.组织准备C.明确责任•D.组织实施E.考评和反馈13.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A.双因素理论B.期望理论C.挫折理论D.公平理论E.强化理论14.与Y理论相对的管理方式有()A.在激励方式上,主张更多地采用自我激励的方式。
B.在管理制度上,更多地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C.要使员工参与组织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使员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D.把管理职能的重点放在创造一个使人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上。
E.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而应提倡集体奖励。
15.个体的行为特征包括()A.目的性 B.社会性 C.连续性D.持久性E.可塑性16.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的相关理论,态度改变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A.拒绝B.服从C.接受D.同化E.内化17.激励的要素包括()A.需要B.动机C.外部刺激D.行为E.能力18.内聚力的表现形式有()A.自然内聚力B.工作内聚力C.领导内聚力D.员工内聚力E.情感内聚力19.一个群体的凝聚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A.群体的归属感B.群体的认同感C.群体的角色感D.群体的力量感E.群体的荣誉感21.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A.认知B.情感C.意向D.行为E.价值观23.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气质B.性格C.能力D.态度E.需要24.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C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 .阿德佛需要理论25.“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有( )A. 人生来并不一定厌恶工作,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