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_问题_省略_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例_朱婷
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_问题_省略_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例_朱婷
2010 ) : 《电视节目主持群的结构类型及其影响研究 》 , 《新闻界》 ,第 2 期,第 163 —165 页。 [ 2] 查俊 ( 2011 ) : 《浅谈电视娱乐节目主持群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 , 《新闻知识》 ,第 12 期,第 69 —71 页。 [ 3] 陈昌辉、 王梅 ( 2008 ) : 《综艺节目中主持群体的分工与配合 — — —以 < 剧风行动 > 主持群为例 》 ,《新闻爱好者 》 , 第 8 期, 第 122 —123 页。
果,是为增进一场面的真实感 、气氛或戏剧讯息,而加于声带上的杂音 或声音。特效则是指由电脑软件制作出的现实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特殊效 果,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视觉特效 。音效和视觉特效一般是搭配起来是使 用的,用来呈现不可能呈现的场景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 。 同样以 《running man》 为例,金钟国被称为老虎 , 因此每当他以这个形象出现 时,会伴随一声老虎的吼叫,并且在他脸的周围会有一圈熊熊燃烧的火 焰,这样的处理,加深了金钟国强势形象的塑造 。 4. 字幕。字幕是指以文字形式显示在可视设备上的非影像内容 , 是编辑者后期加工上的,既包括演出者的对话同期声 , 又包括后期工作 者自主的创造。前者是对已有的素材的再现 ,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把握 现场氛围,根据当时的情境作出的一种主观解释或是气氛引导类文字 , 有利于引导观众即时作出恰当的情感反馈 。 ( 三) 形象塑造的成果 在娱乐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中 ,主持群的形象呈现除了依 赖主持人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之外 ,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节目组的包括前 期和后期的策划与加工,换句话说,一群受欢迎的主持团队, 他们的成 功不仅仅是偶然。以下为 《running man 》 2014 年一年 50 期节目中, 以 昵称为主的主持人形象通过不同途径呈现和被塑造的统计频次 , 该统计 的编码单元为 2014 的每期节目, 分析单元分别为每个主持人的独特形 象出现时的语言、音乐、音效、视觉特效、字幕,其中语言和字幕以昵 称为衡量单位,其他分析单元以强调个人形象的瞬间为主包含昵称 。
作者简介: 朱婷 ( 1990 - ) ,女,江西,华东政法大学 2014 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经济法、商法。
Business !
·243·
财经纵览
信息传媒
由上表可以看出, 该综艺节目对主持团队的形象塑造的强度比较 大,对具有不同特点的不同主持人所常用的塑造手段有所差别, 其中对 刘在石的塑造较多地集中在音效和字幕,对金钟国和宋智孝的塑造也以 音效和字幕居多,对 HAHA 的塑造以字幕居多, 对 Gary 的塑造则以音 乐和视觉特效为主,对李光洙的塑造主要集中在音乐、 音效和字幕, 而 对池石镇的塑造集中在音乐和字幕。通过该表可以看出对主持人形象塑 造的频次统计的顺序为: 金钟国 > 刘在石 > 宋智孝 > 李光洙 > Gary > HAHA > 池石镇,因此,塑造手段的频次并不是区分主持人主副地位的 关键因素。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以韩国综艺节目 《running man》 为例分析了主持群在娱乐 综艺节目中形象的分工、呈现与塑造,旨在揭示多种途径的主持人形象 塑造对综艺节目重要性,也为我国综艺节目的改进与创新引出了值得学 习与借鉴的地方。单纯的节目引进不是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之道, 而更 应学习综艺节目制作中创新的地方,这本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 作者 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经法视点
商界论坛
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效 、 问题及对策分析
— —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例
朱 婷
摘 要: 无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还是四中全会的决定都透露出,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推进市场监管向综合监管的市场 监管体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此过程中,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毕竟处于市场监管改革的 初期,面临着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 ,市、区两级管理模式的差异性以及综合执法过程中难以保障专业性等问题,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 些为难题就成为改革的关键 。 关键词: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 问题; 措施 十八界三中全会的 《决定 》 中提出要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 实行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 作为上海市改革先锋的浦 统一的市场监管” 东新区,在 2013 年 9 月就启动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 并于 2014 年 1 月 1 日,正式挂牌成立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 , 率先实现工商、 质监、 食药 监 “三合一” 的大市场监管模式。 不仅如此, 上海市党委书记韩正还 [1 ] 要求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功经验要首先向上海进行推广 。 改革初 期,有问题也有挑战,如何应对,至关重要。 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一) 现行的市场监管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传统的市场监管模式是由工商 、食药监、质监、 物价等部门分 别根据自己的法定职责,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 。 在这样 的模式之下,看似职责分工细致 ,但其实是组织机构过于分散, 职权配 置不清晰,导致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交叉执法现象,当有问题出现需要解 决时,又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如此,也会导致监管资源的浪费。例如 对一家超市开展常规的检查,便需要工商、质监、食药监的部门分别上门检 [2 ] 查,这样的话,监管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各监管部门之间各自执法,没有 形成一个统一的监管整体,信息沟通不畅,也必然会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不 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激增,技术也不断革新,市场 主体的违法手段也更加隐蔽,对监管人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然而, 此时的基层的工商和市场综合监管的执法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 , 监管 力量薄弱导致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 ( 二) 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是国家战略和大势所趋 近年来市场市场上接连发生的违反食品安全 、 药品安全的恶性事 件,引发了党中央对当前执法和市场综合监管有效性的反思 。 在党的十 八界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审核执法路径、 相对集中执法、 推进综合执 法,逐步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建立权责统一、 权威高效的 [3 ] 行政执法体制。 接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再次提出 , 推进中国大幅 度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上、 公共 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城乡建 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跨度综合执法 [4 ] 的要求。 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 都要求把原先的工商的工商 、 质监 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合并到一起 ,建立市场综合监管。 所以, 我们可以看 出,对市场的监管体制改革是国家战略和大势所趋 。 ( 三) 借鉴国际市场综合监管体制之潮流 我们国家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下的监管部门多 , 各部门权力大, 部 门的行政审批权力大,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监管严格 , 使得市场主体进 入市场的门槛高、难度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放眼经济 发达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 ,它的特点是, 首先, 放权 与管理并重,比如说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其次, 小政府、 大市 场,注重市场本身功能的发挥 ,尽量减少政府的管制。 第三, 实行少部 门监管,比如说欧盟中市场综合监管中主要有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 保护总司。所以,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的综合性来看 , 减少 监管部门,综合行使监管执法权 ,这是共同的趋势。 二、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分析 ( 一) 探索 “全过程” 监管体系,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部门、职能的整合目的在于探索 “全过程” 。在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环节从 “分段管理” 转变为 “无缝衔接” 方面由原来的权责不明、职权交叉,到市场监管局统一行使生产、流通、餐 饮各环节监管职能,把原来的缝隙都填补了。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建立了 《浦东新区重点产品 ( 商品) 质量监督目录》 ,统一了生产、流通、消费各 环节不合格产品的 “后处理” 制度,积极构建 “双向追溯” 机制。在 “全 过程、无缝监管” 的情况下,有利于明确监管责任主体。 ( 二) 探索大基层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实现监管到位 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在注重精兵简政的同时, 也重视基层 监管力量的充实。质监、 工商、 食药监原来有 29 个内设部门, 后改革 为 17 个,精简 41 、4% ,但是基层力量非常充实,监管局下属有 1 个综 合执法稽查支队、38 个派 出机构 ( 即市场监管所 ) 和 4 个 事 业单位, 全局近千名干部 80% 以上都在基层。实行这样 “大基层 ” 的运行方式, 有利于充实一线基层的监管执法力量以应对不断壮大的市场主体和日益 复杂的市场环境,实现基层监管力量的到位。 ( 三) 探索职能的整合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此次浦东监管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的职能, 统一由市 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履行, 有利于形成一个 “集约化 ” 的检查机 。 浦东监管局将原三 制,日常管理从 “分散检查” 转变为 “组合检查 ” 个局对应的日常检查任务梳理、 简化为 57 项, 形成统一的 《日常检查 。也就是一次出动完成多项检查任务, 监管和执法的效率 任务整合表》 都大为提高。 三、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分析 ( 一) 配套保障问题 在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配套保障跟不上 改革的步伐的问题,尤其是法制保障问题。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是要在法 制轨道内进行,而目前的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做相应的调整。 在执法程序 方面,目前有国家工商总局、 食药监总局和质量监督总局的程序制度 , 现在在执法过程中,都要执行三套程序, 加上物价监管就有四套程序 , 所以执法程序方面急需统一。而这个制定权限,又是在在国家总局规章 层面或市政府层面才能制定程序, 而浦东新区作为没有立法权的区域 , 是不能做这个规章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的过程中, 还是有 很多的配套保障跟不上改革的脚步的问题。 ( 二) 市、区两级管理模式的差异性问题 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市区两级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的问题。 现在市场监 管体制改革的做法是下改上不改, 虽然在区层面进行了部门的职能整 合,但是在市一级还是四个局分立。这样的话,会出现区层面一个处的 工作内容,可能要对应市级层面几个处,如浦东市场监管局的消费者权 益保障处的工作内容就可能要对应工商、质监、食药监的工作内容, 这 样下改上不改的情况使得类似 “一对多 ” 的模式比较常见。 如此, 会 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多头管理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 是多个上级管理,但是无法判断应该听从哪个部门的领导; 二是上级都 不管。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联动的过程 , 下改上不改的情况, 长此以往,最终可能导致下级机构职能不明的结果。 ( 三) 综合执法与专业监管如何保障的问题 改革前的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的监管方式和监管侧重点都有所 不同。工商部门需要监管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各类交易行为、 市场秩序 的维护,更多的是采用综合监管的方式,监管方式不免较为粗放; 而质 监、食药监监管的范围比较窄, 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比较 高,采用专业方法进行监管。 但是在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 对监管方式不同的三者进行了职能的整合。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的今天,改革的目的本应该是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用管药品的方法 ( 上转第 224 页) 去管食品。然而,组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