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 “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边塞征战诗的内容:1、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事:民族交往,边关战事2、人:(1)统治者:穷兵黩武(2)将士:军旅艰苦;久戍边关,思乡念亲;记现实战事,以身报国或反战情绪。

(3)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闺怨思念。

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1、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单调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5、反映连年征战对百姓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讽刺痛恨骄横无能的将军。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征战诗常用的技巧: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象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唐)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70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这首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前四句写岚州的“春光晚”、“ 气候寒” 、“花不发”、“ 雪仍残”体现作者边地苦寒的慨叹;五六句对山水美景的赞赏和热爱;尾联中作者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

体现其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

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②急急符:紧急命令。

也称“急急如律令。

”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

④于菟:楚人称老虎为于菟。

见《左传》。

(1)诗歌前两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这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作者所送部属是一位勇猛的壮士。

当接到军府(幕府)下达散文紧急命令后,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了惊人的勇敢。

这两联通过描述壮士的形象,为抒发壮士立下战功,却因主帅受谗去职而不能得到应有赏赐之慨叹奠定了基础。

(2)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请简要分析。

最后两联既表达了对被送的壮士拥有美好前程,继续为国效力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现了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可能忍受“吾庐独破”的生活厄运的感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和一位久经沙场的爱国将领的高尚节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③麟阁:即麒麟阁。

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

霍嫖姚:即霍去病。

(1)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侧面描写。

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

③用典。

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

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

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①心中不平之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自豪和满足之情)。

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

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

③对建立功业将领的赞美之情。

虽然战将如云,却“独”有少数上麟阁,可见此将领的指挥艺术的高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sh)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2)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碛①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碛:沙漠。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做简要分析。

两诗都表达了行军将士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岑诗还蕴含淡淡的思乡之情。

(2)两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岑诗融情于景,以事显情。

“欲到天”写出了天高路远、不畏艰险的气概。

“两回圆”暗含月圆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三、四句写夜宿广袤无垠、沉寂荒凉的大托和借代手法。

一、二句描写恶劣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

“横笛”“红旗”指代行军队伍,“直上”溢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骆宾王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这首边塞诗语言有怎样的风格?试简析。

这首诗语言刚健、雄浑。

如“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斗志,气壮山河;“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极言兵刃的锐利、精良,表现唐军刚毅雄健的威武之势;“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表达从军者建功立业的豪情;“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表达作者甘愿洒血疆场、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