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青阳小学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一、工作目标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生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三、组织领导成立青阳中心小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成员:疫情报告人: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四、工作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级负责、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原则,以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五、事件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Ⅲ级为出现发热、咳嗽、无力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患者;Ⅱ级为出现疑似病例;Ⅰ级为出现确诊病例。
六、信息报送学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一)信息报送原则。
一是迅速。
学校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延报。
二是准确。
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二)信息报告时限及程序。
责任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学校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1.初次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发生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2.进程报告。
Ⅰ级和Ⅱ级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市教育行政部门。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三)信息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患病人员症状、患病人数、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患病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事件控制情况、造成事件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包括事件性质与发生原因)、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七、预防措施(一)坚持校内所有人员每日体温“晨午两检制度”。
填写体温登记表。
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二)坚持“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
班主任填写因病缺勤登记追踪表。
追踪学生体温、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三)落实“消杀记录制度”。
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餐厅、办公区、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的消毒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公共上课场所(如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要求一批学生进去消毒一次,并填写消杀记录表。
(四)掌握校内所有人员动态情况,严格落实去向追踪制度。
(五)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师生外出活动。
(六)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落实手部卫生,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推行七步洗手法,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等提高防病能力。
(七)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工作。
八、应急处置(一)发生疫情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1.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发现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立即启动《青阳小学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制定的疫情发生处置流程,及时管控上报卫生、教育主管部门,所有工作务必在疾控部门、专业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开展,及时隔离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查询活动轨迹,关闭相关教学、活动、办公区域,提升心理辅导等级,以上工作不得在无指导下自行处理。
病例发现及送诊:(1)师生中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可疑症状,通过信息报送系统上报,学生可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第一时间告知级部主任。
(2)呼叫120送往医院,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除司机外,由1名老师陪同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陪同人员需做好必要防护措施,乘车时务必保持一定间隔。
(3)诊断结果为确诊或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除按规定隔离和治疗外,陪同就诊的人员需立即隔离观察。
(4)诊断结果未明确但无需住院治疗的,须居家观察,不能到校。
(5)诊断结果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返回学校或家中自我隔离。
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正常参与学习活动。
2.确诊病例后校园管控升级(1)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国家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在其指导下分类处置,学校按照疾控的要求实行部分停课或者全校停课的措施。
(2)在疾控的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二)疫情发生后的联防联控措施1.一旦校园疫情发生,与疾控部门、指定医疗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于第一时间形成联防联控机制,由疾控部门、指定医疗机构对学校相关工作给予全面专业指导,学校所有工作应在指导下开展。
2.稳定师生员工思想,做好全校师生员工心理辅导。
及时通报准确信息,关注网络舆情发展。
3.加强全网疫情专题舆情监测,发现重大舆情及时在防控工作群通报,第一时间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协同有关部门,跟进处理。
4.密切关注疫情防控的形势发展变化,利用校内媒体和官方渠道,及时宣传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辟谣信息和重大舆情信息等,强化校内舆情监测与引导。
(三)学校疫情防控演练方案1.演练目的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特开展此次演练活动,以确保遇突发疫情能处置得快,处置得好。
2.组织机构组长:(校长)副组长:成员:部分教干、教师隔离室观察人员:(保健老师)秩序维护组:(德育分管领导)消毒组:(后勤分管领导)3.演练时间及地点时间:2020年月日下午点地点:学校4.演练内容学校中午午检中发现一名学生发烧、咳嗽,并伴有全身酸痛,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学校应急处置小组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上报、隔离、消毒、停课等应急处置工作的演练。
5.具体环节x月x日下午X点某班级一名学生发现发烧、咳嗽,并伴有全身酸痛等症状。
对疑似学生的处理:(1)班主任用耳温枪测量体温38.0度,要求疑似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带到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提供书籍、热水。
隔离室医务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测温人员穿防护服)的基础上,做好隔离人员登记工作,并对隔离学生再次用医用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并进行相关医学查体工作,对疑似病人做好相关防护。
(2)班主任第一时间报告校长。
(3)班主任同时通知学生家长,由家长陪同去指定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或联系120,由救护车将该生送至指定医院。
对相应场所的处理:对疑似学生去过的区域进行即刻消杀,包括相应的教室、楼层、就餐区域。
对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对出现症状学生的班级同学做进一步安排。
例如,暂停该班级同学与其他人员接触,对该班级的同学进行逐一检查(测温)和问询,做好情况记录;对密切接触者,如相邻同学注意观察;与其他班级错时上下课等。
(班主任负责)6.汇报总结参加演练人员集中,由各部门对各自负责的任务进行现场自我总结和评价,演练总指挥对演练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演练总指挥宣布结束。
注:班主任能熟练使用红外额温仪;相关环节衔接有序;消毒组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液(84液、酒精等)的使用、配比及注意事项。
(四)学生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学生处理预案1.处理原则(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控制易感人群2.出现发热症状病例时的处理流程(1)学生出现发热(体温高于37.3℃),患儿要立刻戴口罩、手套, 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由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并将诊断情况告知学校保健室。
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
(2)在校内发现发热、咳嗽疑似症状的教职工,患者立刻戴口罩、手套,立即到医院诊治。
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
疑似症状的教职工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班。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
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利用班级微信群群对家长告知和宣教。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出现呕吐症状病例时的处理流程有呕吐症状学生交由班主任联系家长送医院治疗,并上报学校保健室。
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利用班级微信群对家长告知和宣教。
由所在课堂的任课老师处理呕吐物,按以下流程操作:①疏散学生至室外;②做好个人防护:卫生帽、口罩、手套、工作服、鞋套;③警戒和通风;④配制5000-10000mg/L的消毒液或使用84消毒液原液(倒入污物浸泡桶)、1000mg/L的消毒液(拖桶、抹桶、清洁用具浸泡桶);⑤使用抹布吸取消毒液覆盖呕吐物30分钟;⑥小心清除干净放置消毒桶浸泡30分钟后当生活垃圾处理;⑦使用1000mg/L的消毒液拖地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再拖一次;⑧使用1000mg/L的抹布抹门把手及低位门面、桌子、区域柜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再抹一次;⑨浸泡清洁用具,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挂放通风晾干;⑩七步洗手法洗手。
九、善后与恢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一是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工停学的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返校。
二是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