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原理与技术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2. 按孔型分类 凝胶型树脂
具有均相高分子凝胶结构,颗粒内部由单体聚合成的链 状大分子在交联剂的连接下,组成了空间结构,化学结 构中的空隙称为凝胶孔或化学孔,孔径很小,在 300nm 以下。 大孔型树脂 在制造过程中加入致孔剂,使之形成大量毛细孔,凝胶 骨架被毛细孔道分割成非均相凝胶结构,颗粒内既有凝 胶孔,也有毛细孔,毛细孔孔径较大,在几百纳米至几 百微米。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阳离子交换树脂( cation-exchange resin ):含有酸 性基团(多为羧酸基),在溶液中可离解出阳离子。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功能基为 -SO3H, -CH2SO3H 等强酸基团 中等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功能基为 -PO3H2, -PO3H3 , -SO3H2 等中等强度酸基团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功能基为 -COOH, -OH, -CH2OH2 等弱酸基团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3. 按反离子种类命名
如: R - SO3H R - N(CH3)3OH
H +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 OH- 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4. 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
交联度 数值 凝胶型连接符号分类代号 大孔型代号
离子交换树脂:一种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
5.2 离子交换树脂
5.2 离子交换树脂 5.2.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5.2.3 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性能 5.2.4 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性能 5.2.5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5.2.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液固两相溶液分开,操作简单。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3. 几个概念的区别
离子交换分离法:采用离子交换剂的一种分离技术。 色层分离法:采用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各种填料的柱分
离技术。 离子交换色谱法:以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柱),采用电
导检测技术的分析技术。 离子色谱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离子排斥色谱、离子对
色谱等多种用于离子性成分分析的色谱方法。
5.2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剂: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物质。通常指固体离 子交换剂。
无机离子交换剂:由天然的(粘土、沸石类矿物)或合 成的(合成沸石、分子筛、水合金属氧化物、杂多酸盐 等)无机化合物构成。
有机离子交换剂:人工合成的带有离子交换功能团的高 分子聚合物,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离子交换树脂。
1. 按功能基团分类 阴离子交换树脂 (anion-exchange resin) :含有碱性基
团 ( 通常为季胺基 ) ,在溶液中可离解出阴离子。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含 -N(CH3)3OH, -N(CH3)2C2H4OH 等功能基团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
含 -NH2, -NHR, -NR2 等功能基团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螯合树脂 功能基为胺羧基 -N(CH2COOH)2 ,能与金属离子生成
六元环螯合物。 氧化还原树脂
功能基具有氧化还原能力,如 -CH2SH ,对苯二酚基等 。 两性树脂
同时具有阴离子交换基团和阳离子交换基团。如同时 具有 -N(CH3)3 +和 -COOH 。
骨架(载体)
三维网状空间结构,载 体不参与离子交换反应。
功能基团(交换基 团)
离子交换反应位置
固定离子(惰性离 子)
与载体牢固结合,不能 自由移动的离子。
反离子(可交换离
阳离子交换树脂结构模型
5.2.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5.2.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用硫酸铵或碳酸铵处理土壤时,铵离子被吸收而析出钙 ;
土壤也是一种无机离子交换剂; 无机离子交换剂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2) 1935 年, B.A.Adams 和 E.L.Holmes 合成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了高分子材料聚酚醛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聚 苯胺醛系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这是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二战期间,德国大量合成离子交换树脂,并用于水处理
; 战后 , 英、美、苏、日等国也大力发展离子交换技术。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3) 1945 年,美国人 G.F.dAlelio 合成聚苯乙烯阳离子交 换树脂
后来又合成了性能良好的聚苯乙烯系和聚丙烯酸系的离 子交换树脂;
本科生课程
分离原理与技术
第 5 讲(第 5 章)
第 5 章 离子交换分离法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5.2 离子交换树脂 5.3 离子交换平衡 5.4 离子交换分离实验技术 5.5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1.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发展历史
(1) 1850 年,英国农业化学家 H.S.Tompson 和 J.T.Way 发 现离子交换现象
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
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型号图解
5.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与命名
离子交换树脂产品分类代号 离子交换树脂产品骨架代号
代号 0 1 2 3 4 5 6
分类名称 强酸性 弱酸性 强碱性 弱酸性 螯合性 两性 氧化还原性
代号 0 1 2 3 4 5 6
测器结合的产物。 国产离子交换树脂(南开大学)。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2.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特点 (1) 选择性高。 树脂种类多、不同树脂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同。 操作条件(淋洗剂等)可调节参数较多 (2) 适用范围广。
从痕量物质到工业用水,从少量样品到工业规模。 (3) 操作简单,成本低。
离子交换分离成为低能耗、高效率的分离技术。
5.1 离子交换分离法及其特点
(4)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离子交换 分离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R.Kunin 等合成了一系列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该类树脂的 多孔结构兼具离子交换和吸附两种功能。
各种载体和功能基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层出不穷 高效离子色谱分析法的诞生 离子交换分离柱与电导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