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活动:小动物过冬设计思路今年的第一场雪,敲开了冬天的大门,同时也敲开了小朋友对冬天的认识。
随着天气骤冷,班级中一个个把手缩在袖子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
看到孩子们这么怕冷,我就思考着设计了这堂课,旨在从了解小动物过冬的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今年的冬天并不可怕,并推动孩子向挑战、困难迎头敢上。
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向寒冷挑战的信心。
2、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自由陈述理由,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2、雪景图3、游戏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讨论,激发兴趣1、你觉得冬天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回答)2、冬天怎样让自己不冷?3、我们小朋友用了各种方法后,不怕冬天了,可是小动物们怎么办呢?他们没有空调、没有围巾,好可怜呀!让我们来安静地听一下散文《动物过冬》二,欣赏散文,理解学习1、(欣赏散文)你知道了哪些小动物的秘密?2、他们是怎么过冬的?3、再次欣赏,模仿学说。
4、除了这些小动物外,你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教师适当指导。
)三、游戏:对和错游戏方法:鼓励幼儿看问题自主判断对和错,并站到相应的标记后面,选择确定后采访每边的幼儿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最后请电脑博士给我们标准答案。
四、教师小结。
动物一般采取4种过冬的方式:冬眠、躲避、迁徙、长厚毛等。
他们都能保护自己,让自己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
我们小朋友回家去也想一想,冬天除了前面我们说的外我们还能怎么让自己不怕冷呢?评课--中班科学综合活动《桔子的秘密》靖江王毅成介绍活动一、问题导入(循序渐进)教师出示魔术盒,幼儿猜魔术盒里有什么,其间教师分别从不同的高度(①是一种水果②是一种水果,圆圆的③是一种水果,圆圆的,可以剥皮④是一种水果,圆圆的,可以剥皮,个头不大⑤是一种水果,圆圆的,可以剥皮,个头不大,可以剥成一瓣一瓣,像月亮)适当提示,引导幼儿逐步认识桔子的特征。
二、幼儿自由探索,教师适当辅导根据特征得出结论,教师出示桔子,和幼儿一起看看桔子上有什么,和幼儿认识“桔蒂”教师让幼儿运用感观,亲自动手,动脑筋去发现问题,融入用数学方法数桔瓣(幼儿提出方法:转圈法、掰开数)和幼儿认识“桔瓣上的经络”并对其科学探索,发现其用途(祛火)。
三、讨论分享探究过程和结果1.和同伴、老师共同交流自己是如何数桔瓣的、桔瓣上的经络是可以吃的,且具有祛火的功效。
2.出示魔术盒,向幼儿展示柠檬干、胡萝卜汁、桔皮等,进而了解桔子的不同用途。
四、通过游戏,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过程中和老师一起品尝桔子和它的深加工产品。
五、活动延伸,介绍桔子的原产地,让幼儿关心周围的环境,爱护周围的动植物。
评活动一、从《新纲要》中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来看:《新纲要》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纲要精神,和幼儿一起探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桔子的奥秘,从魔术盒变幻出各种各样的水果开始激发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过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如:看、摸、闻、尝等),自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活动过程中幼儿能有效的通过和同伴交流(怎样数桔瓣)、和老师交流(桔瓣上经络的用途),获得对桔子的不同认识;通过“数桔瓣”这一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尾声,教师对桔子产地介绍让幼儿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
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完成目标。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l、教材《桔子的秘密》选择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关注到孩子最佳兴趣点;这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失为让幼儿在“玩中学”的一次好机会。
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
2.本节课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且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多种学习方式的学习需要。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4.人文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渗透:比如,在剥桔子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优缺点优点:(一)创设了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供幼儿探索(二)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由幼儿去发现自然的奥秘。
(三)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师幼情绪饱满,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
(四)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进行,有层次,有梯度,而且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
(五)无论是开始结束活动还是活动过程中的过渡都很自然。
(六)活动过程中将集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有机结合。
缺点:(一)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从活动开始就已经对桔子“垂涎三尺”,教师如何解决幼儿吃桔子的欲望是活动中所没有注意到的。
(二)教师提问应顾及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三)课堂语言缺乏激励性。
在每次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应都给予一定的鼓励。
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老师喜欢你,抱抱你等等。
优课的成功之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值得商榷的部分也是我们教师吸取经验的地方,以上是我们中班组的集体观点,请各位老师指正。
我想只有不断从课堂上吸取经验,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
谢谢大家!大班科学综合活动:动物王国开Party大班科学综合活动:动物王国开Party执教者: 薛红莲、葛健慧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教材分析: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大班数学学习内容“二等份”。
通常我们会通过折、剪图形方式指导幼儿学习等份(或与数、量结合),我们发现,由于数学逻辑性强,在教学中师生容易枯燥、乏味,我们也往往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去追逐结果。
那么如何通过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让幼儿在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中,其多元智能得以有效发展,我们想是否可以对教材内涵进一步挖掘呢,于是我们在“等分”上下工夫,尝试将数学活动与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进行整合,将教学目标有机的渗透于简单的事件情节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激荡,在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师生参与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在开展本次活动时恰逢中秋佳节,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孩子们经常分享各种味道的月饼,于是,一个紧密联系生活的社会和科学综合活动《动物王国开Party》应运而生。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孩子学习给图形和实物等分,在尝试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的同时感受伙伴之间真挚而美好的友谊,愿意和朋友分享。
教学目标:1、学习给图形和实物等分。
2、尝试用等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3、感受伙伴之间真挚而美好的友谊,愿意和朋友分享。
教学重点:学习给圆形二等分。
教学难点:尝试给圆形、正方形的月饼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
教学准备:自制图书《动物王国开Party》;圆形、正方形纸片;蛋糕24只,切刀24把,小的蛋糕盘50只;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书《动物王国开Party》,师幼共同阅读,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问:l 动物王国开Party,猜猜看谁开的呢?l 你怎么知道的? (启发孩子观察图片,猜测故事人物)。
二、分步阅读图书,学习等分:1、学习二等分:师幼共同阅读图书,提问:l 谁来了?小猫带来了一份什么礼物?l 小兔看到朋友送给它这么一个大甜饼,心里会怎么想呢?l 小猫看到小兔这么开心,心里有什么感觉?l 可是只有一只甜饼,怎么分才能让两个好朋友吃的一样多?幼儿操作后个别讲述并操作。
2、学习四等分:继续阅读图书,提问:l 谁来了?来了几只河马?l 河马带来了什么礼物?收到河马的贺卡,小兔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l 教师小结:礼物不在于轻重,一张贺卡也能表示对朋友真心的祝福,也是很珍贵的,收到这样的礼物同样很开心!l 现在甜饼有几份?有几个好朋友呢?怎么分才能让四个好朋友吃的一样多?快去帮助小兔试一试,幼儿操作后个别讲述并操作。
3、尝试感知八等分:继续阅读图书,提问:l 谁来了?来了几只小猪?l 小猪带来了什么礼物?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l 小兔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吗?l 教师小结:礼物有许多种,只要能表示对朋友真诚的祝福,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l 现在有几个好朋友呢?甜饼有几份?怎么分才能让八个好朋友吃的一样多?大家再去试试看(幼儿操作)三、学习经验拓展:“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动物,他们听说小兔家开Party,都想来参加,猜猜还有谁会来?(幼儿自由讲述)小兔呢就准备了许多蛋糕准备招待朋友们,可是,他太忙了,所以想请我们大家帮忙分蛋糕,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想帮忙的小朋友请听好要求哦”,1、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2、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想和几个好朋友分享,就切成相等的几分。
分好后先不动月饼,回到座位上,分享操作经验。
并提问:你的蛋糕分成几份?他们一样多吗?教学反思:一、活动特点:本次活动是通过小兔开派对这样的情节围绕学习等份这条主线开展的,整个活动分四个部分,兴趣---学习等份-----经验迁移----交流分享。
大班幼儿好奇、喜挑战,于是通过趣味情节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将二等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与情节发展的拐点有机融合,由浅入深,通过帮助小兔解决碰到的难题,探索等分方法,帮助幼儿积累等分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不断提供成功体验,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1、操作演示:用一圆行纸片,在折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圆形对折三次会出现八等份。
为后面等分正方形、长方形提供了借鉴,为经验迁移提供了保证。
2、提问设计: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再现幼儿已有经验,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兔受到礼物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启发式提问“怎样分才能让甜饼变成一样大小两份呢?”,在提问时,注意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3、追问:努力挖掘活动素材中隐含的教育因素,有机将各领域整合,感受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的乐趣,通过追问,如:“什么时候会有幸福的感觉”“快乐的感觉”等,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感动。
从而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肢体语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活动评价1、整合的理念:在活动中,渗透了情感、能力、语言等各方面的整合。
整合不等于相加,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隐藏于无形,又萦绕左右。
是对从教者教育观、儿童观的挑战,最难的是在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生活经验过中;师幼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