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师培养成长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学校发展,使新教师了解校情,了解教育改革的形势,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进入角色,从而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新教师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校发展夯实基础,特制定本培养成长计划。
二、培养目标
1.通过培养,使全体新教师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从教,教书育人。
具有人民教师高尚的人格,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作风优良,为人师表,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和良师益友。
2.通过培养,使全体新教师树立先进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参与教育学改革的意识,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学校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3.通过培养,使全体新教师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科教学的有关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使新教师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和系统的教育理论,并能有效快速地开展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较好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知识,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要熟悉所教科目的课程标准、教材,准确表述教学任务及要求,掌握教学的环节,熟悉课堂常规,规范使用教学语言,较好地设计和运用板书,能较好地进行教材分析,会“说课”,能独立承担公开课,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应变能力。
(2)教科研工作:有较强的教研能力,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自觉、主动、有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3)班主任工作: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其中的规律指导工作,能较顺利地建立起班集体优良的班风、学风,较圆满地组织班内教育活动,自觉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解决好班内一般问题,所带的班集体秩序稳定。
三、参训人员
每年新进教师
四、培训内容
(一)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学校制度
(二)师德师风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类教育法规。
(三)教育教学常规培训
1.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的有关标准及要求。
2.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作业要求和单元检测要求。
3.教学上的有关规章制度。
(四)教学业务培训
(五)教研培训
(六)班主任培训
(七)如何当好一名老师(教学经验讲座)
五、培养方式及安排
培养分短期集中培养和长期培养两个阶段,为期两年。
(一)短期集中培养阶段(入职培训)
1.学校基本情况、办学理念、学校制度
2.师德师风培训
3. 教育教学常规培训
4.如何当好一名教师
5.上一节课
(二)长期培养阶段
通过师带徒等方式由指导教师、教研组等带领新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研修,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进一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不断提高新教师独立教研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
长期培训为期两年,每学期结束时上一次阶段汇报课,周期培养结束时上一次汇报展示课。
六、师带徒职责
(一)师傅职责:
1. 作为师傅,在师德、工作态度等方面为徒弟做出榜样,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徒弟教学业务进行全面指导。
2. 师傅平时应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经验,以及外出学习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徒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师傅每月听1——2节徒弟的课,并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做出指导意见。
学期内指导1次教案编写,1次作业批改,1次公开课教学设计,1次班主任工作等,以及工作中随时随机指导。
4. 徒弟参加校级、区级等以上的教研课、公开课、研修课、等相关的活动课,师傅需参与指导。
校长、教务处推门听课,师傅须参加。
(二)徒弟职责:
1. 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徒弟应主动和师傅进行沟通,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成为教学优秀、师生喜爱的教师。
2. 徒弟必须认真备课。
认真参阅教学参考,能在教材上做批注,并写出详实、规范的教案。
3. 每周随班听1节师傅或其他教师的讲课,懂得学科相通、互相借鉴的理论。
课后用于提出听课过程中的困惑,尝试评课。
并在师傅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
4. 徒弟每月一次记录有效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改进和提高。
5. 自学研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修自学。
6.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
七、考核方式
1.定期对新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2.入职时上一节“见面”课,每学期上一次汇报课,结束时上一节总结汇报课,检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3.检查师带徒成长记录本。
八、培养组织与管理
新教师培养工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与实施,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支持。
新教师培养是学校夯实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是着眼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群策群力,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扎实推进新教师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学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