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7团体行为与管理知识分享
管理心理学7团体行为与管理知识分享
四、团体的竞争与合作
1、竞争
竞争是指团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达 到一定的目标而相互争胜,力争压倒对方取得优势地位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活动。这是人的“争先意识”或“力求优越” 的动机行为表现。
竞争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特点:争夺的目标是一定的;必须 有对手,双方在能力与力量上不相上下;竞争的结果有胜有 负,但胜负是暂时的;竞争行为是争先、争优、争强、争胜 心理的表现,它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性、压力和动力, 有更高的士气;竞争的艰难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上述三种心理状态在个体心理与行为中,又不同表现,形成了不 同的个性特点: (1)“P高A低C高”为专制幼稚型 (2)“P高A低C低”为专制 型 (3) “P低A低C高”为幼稚性 (4) “P低A高C低”为正统成 人型 (5) “P高A高C低”为父母成人型 (6) “P低A高C高”成人儿 童型
按照“P、A、C分析”,可以划分16种人际交流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因素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的因素 (5)仪表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6、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1)从个人角度分析
A、正确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摆正各种关系的位置, 妥善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
B、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学会在社会交往中正确认识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
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一、团体概述
1、什么是团体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 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 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团体的主要特征
(1)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 意识对方。
G、建立诚信基础 案例:皮斯阿司 的故事
[微笑]案例:原一平的故事
❖ 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 暴君奥尼索司,被判处绞刑。皮斯阿司身为孝子,请求回家 与老父老母诀别,再回来受刑。可是中得不到暴君的同意。 就在这时,她的朋友达蒙挺身而出为他担保,并表示:皮斯 阿司如果不能如期回来服刑,自己愿意代他受刑。这样,暴 君才勉强应允。
3、两者的关系
看起来是对立的,实质上都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手 段。对一个团体来讲,既需要人们之间的竞争,也需要人 们之间的合作。没有竞争,就没有比较,没有创造和发展; 没有合作,难以形成整体,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对付外 部压力。
案例
❖ 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 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 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 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 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 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 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 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 变主意。
⑤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⑥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他心理需要。
(3)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①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团体的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 境,激发了个人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社会标准化倾向:人们有意识的趋向同一标准或规范的心 理行为倾向。
③社会顾虑倾向: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 行为表现拘谨、踌躇,反应效果下降。
2、合作
合作是社会化劳动及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 促进,共同导向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合作的基本特征: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单个人或团体难以实 现目标,必须与他人或团体配合;合作者之间能以共同或互相 补偿的形式促使他们的需要、利益和兴趣得到满足;合作者之 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以确保合作中项目的配合与目标 的实现。
❖ 临刑之期日渐临近,皮斯阿司却杳无踪迹。人们都嘲笑达 蒙:傻到竟然用生命来担保友情。达蒙被带上了绞刑架,准 备受刑。人们都默默地注视着这即将发生的悲剧性的一幕。 就在这时,远方出现了皮斯阿司的身影。他在暴雨中飞奔而 来,并高喊:“我回来了!”继而热泪盈眶的拥抱达蒙,作 最后的诀别。这时,所有人都在拭泪。受到感动的暴君出奇 地特赦了皮斯阿司,并表示:愿意倾其所有来结交这样的朋 友。
②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 ③团体成员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愿意承担团体的任务,关心维护团体的 利益和荣誉。 ④团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等集体主义情感。
3、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团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团体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讲,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团体,成员能够达成一致意见, 团结合作,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而意见分歧、关系紧张、相互摩擦、 凝聚力差的团体,个人顾个人,一盘散沙,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 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 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 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 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他给 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 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 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试 以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上述情况并总结该老总管理中的失误。
3、人际关系的类型
(1)合作型 (2)竞争型 (3)分离型
4、人际关系的“P、A、C分析模型” 这是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医生柏恩于1964年在《人们玩
的游戏》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 成,即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简称P、A、C分析。
P:家长式的专制心理状态; A:理智、民主、平等的心理状者角度分析
A、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
B、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C、组织职工参与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感、责任感、 使命感、成就感。
D、加强团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增进了解, 减少隔阂和误解。
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沟通、合作和协调尤其重要。
案例: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四句话共勉: 把自己当自己(平常心,不因自我情绪影响其他人) 把别人当自己(角色转换,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把别人当别人(尊重他人,不干涉他人的私事) 把自己当别人(自信和自尊,扬长避短和他人相处)
ⅰ、加强正式团体的建设,用正式团体融化非正式团体。 ⅱ、重视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ⅲ、兴趣转移和吸引,联络感情等方法
案例1
❖ 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 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 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 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 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 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 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 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5、团体的功能
(1)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2)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①团体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他成员保 持友谊和密切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 体。
②团体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共识心理)
③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个人热爱自己的团体)
④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激励。 (大锅饭,绝对平均主义则缺乏激励作用)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案例2
❖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 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 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 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 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 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 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 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 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 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 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
(2)非正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 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有控制作用、激励作用和目标导向作用。企业领 导应该承认、研究、重视这一事实。
①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目标服务。 ②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 ③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非正式团体的转化和改造工作。
④从众行为倾向:指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的 “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大多数人相 一致的现象。
二、团体的凝聚力
1、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 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2、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①有良好的团体气氛,其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较为频繁,互相 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 原一平在日本被称为“推销之神”。他在1949-1963年,连 续15年保持全国寿险业绩第一。其实,他身高只有1.53米, 而且其貌不扬。在他当初当保险推销员的半年里,他没有为 公司拉到一份保单。他没有钱租房,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他没有钱吃饭,就去吃饭店专供流浪者的剩饭;他没有钱坐 车,每天步行去他要去的地方。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 个失败的人,至少表面上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失败者。自清 晨从长椅上醒来开始,他就向每一个他所碰到的人微笑,不 管对方是否在意或者回报以微笑,他都不在乎,而且他的微 笑永远是那样的由衷和真诚,他让人看上去应永远是那么精 神抖擞,充满信心。
C、采用角色扮演法,加强心理品质与个性特征的锻炼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