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雨的教学案例

雷雨的教学案例

雷雨的教学案例雷雨的教学案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人性的复杂,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2.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3.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板书】雷雨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课件展示】雷雨内容梗概: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投影】曹禺和《雷雨》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设问】(1)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谁?(明确: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梳理归纳】本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及课文矛盾冲突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本利益的冲突。

(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注)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

根本性质的冲突。

【学生活动】看看、听听、读读。

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

三、品读语言,评析人物【投影】戏剧人物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揣摩戏剧语言③分析人物形象【品读鉴赏】周朴园的语言鉴赏(1)品一词,解读周朴园的“怀念”◇设问: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对话中,哪个单音节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在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揣摩解读: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⑥(汗涔涔地)哦。

学生活动: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揣摩“哦”字究竟该怎么读。

(明确:第一句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第二句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第三句一般应答词,停顿短第四句惊奇,声调上扬第五句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主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第六句受指控时,做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分角色演读(重逢片段,约4分钟),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

◆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2)析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的“惊慌”◇设问:课文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

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

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揣摩解读: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将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怎么就用不着?)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忆片段,3分钟左右)◇析一种句子,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比较鉴赏。

◆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3)挑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冷酷”◇设问:当周朴园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30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的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

我还想再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学生活动】◇快速阅读,尝试走近人物。

◇学生进行个性化鉴赏。

◇明确学法【总结】选取点: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鉴赏视角:戏剧人物语言;探究内容: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目的达成:揭开了周朴园冷酷、自私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

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读一词,品析一类句子,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学会鉴赏戏剧人物。

)四、拓展延伸,探究学习【投影1】名家评说《雷雨》《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黎烈文……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学生活动】实话实说(一句话评说):我看《雷雨》【投影2】学术界对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有不同的分析评价。

如初恋难忘说、年轻貌美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良心发现说、内心平衡说等。

【学生活动】:探究我看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写一篇随笔。

(设计意图:学会鉴赏,学会探究,同时以优美而恰当的语言写出,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也是本环节需要着力落实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