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院法学院法学概论复习资料学生专用政治学与行政学第一章法学总论一、填空题1.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_规作用_和法的社会作用。
2. 按照通说,法律规的结构包括_适用条件_、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
3. 一般认为,法是由__法律规___、__法律原则__和法律概念组成的。
4. 一般认为法律权利具体包括自由权、__请求权____和_诉权____三要素。
5. 法的效力具有一定的围,包括__对象效力___、__空间效力___和__时间效力_____。
6.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_可为模式__、__应为模式__和__勿为模式___。
第二章宪法1.中华人民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__两____届。
2.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2/3以上__的多数通过。
3. 中华人民国主席缺位时,由___副主席______继任主席的职位。
4.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1/5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2/3_以上的多数通过。
”5. 我国的国体是__人民专政制度_______,政体是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_____。
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九章行政法1. 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__抽象行政行为。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包括_行政合法性原则_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3. 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具体行政行为___和___抽象行政行为__。
4. 根据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所受约束的程度,可将其分为__羁束行政行为__和自由__裁量行政行为___。
5.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并生效后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具体包括__公定力_、_确定力_、__拘束力___和__执行力___。
6. 适用简易程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2)对公民处以___50元_____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___1000元___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章民事诉讼法1. 在民事诉讼中,确定一般地域管辖时遵循的一般原则是“___原告就被告__”。
2.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___撤诉____处理。
3. 《民事诉讼法》将第三人分为__有独立请求权__的第三人和__无独立请求权__的第三人两大类。
第十二章刑事诉讼法1.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由__公安机关__负责。
2.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分为立案管辖和__审判管辖_________。
3. 按照证据的不同来源,可将证据分为___原始证据__与___传来证据___。
4.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_12个月___,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6个月5. 逮捕是指经___人民检察院_____批准或决定,或者经___人民法院___决定,由___公安机关___执行的一种较长时间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第十三章行政救济法1. 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提供了两种行政救济途径,即___行政复议__与__行政诉讼__。
2.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后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____15____日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 在行政诉讼一审中,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裁定后____10____日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60日___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5.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____两年_____,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
6.行政诉讼的被告必然是_____行政主体__。
7.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是____责任原则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1. 法的效力包括(ABC)A.对象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域外效力2. 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ABD)A.宪法B.行政规章C.法学专家观点D.国际条约3.以下属于法的规作用的有(ABCD)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4. 法的社会作用包括(CD)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维护阶级统治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5. 依据法律责任容的不同,我们通常将法律责任分为(ABCD)A.违宪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6. 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ABCD)环节。
A.法律制定B. 法律遵守C. 法律执行D. 法律适用二、不定项选择题1. 以下说确的有(ABCD)。
A. 中华人民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B. 中华人民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C. 中华人民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D. 中华人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 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ABD)A.宪法B.行政规章C.法学专家观点D.国际条约3. 以下行政区域中设立自治机关的有(ABC)A.自治区B.自治州工资C.自治县D.自治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BD)A.选举权B.被选举权C.议论自由D.结社自由5.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A)的中华人民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国主席、副主席。
A.四十五周岁 B. 四十周岁任 C.十八周岁 D. 五十五周岁二、不定项选择题1. 以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B)A.国务院颁布《婚姻登记条例》B.市公安局公布的《关于在春节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的决定》C.市工商局作出的关于吊销某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D.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关于拆除某违章建筑的决定;2. 以下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的有(AD)A.乡政府B.市公安局经侦大队C.大学D.县财政局3. 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ABCD)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4. 以下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ABCD )A.警告 B.罚款 C. 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营业执照5.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BCD)A.行政许可一般由法律设定;B.尚未立法的,行政法规方可设定行政许可;C.尚未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方可设定行政许可;D.除此以外,仅有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一年期限的临时性许可6. 成立一个行政行为必须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BCD)A.主体条件,即必须是由行政主体做出的行为B. 客观条件,即必须是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C. 对象条件,该行政行为必须向行政相对人作出D. 效果条件,即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义务的变化二、不定项选择题1.在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ABCD)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B.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C. 离婚案件 D. 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2.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章的规定,人民法院的管辖分为(ABCD)A.移送管辖 B. 地域管辖 C. 级别管辖 D. 指定管辖3. 以下属于民事诉讼中的非讼案件的有(ABCD)A.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B.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C.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D.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4. 以下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有(ABC)A.原告B. 被告C.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D. 代理律师二、不定项选择题1. 逮捕必须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BCD)A.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B.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C.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D. 有逮捕必要2.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_______,不服一审法院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_______。
(A)A.10日5日 B. 10日10日 C. 15日5日 D. 15日10日3.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______核准。
(C)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4.以下哪些情况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BCD)A.仅有被告一方提出上诉B.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C. 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D. 在被告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二、不定项选择题1. 行政复议本质上属于行政主体的(A)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 行政立法行为 D. 行政执法行为2.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对以下哪些事项负有举证责任(ABCD)A.原告必须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如果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B.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
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C.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D. 其他依法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3. 行政赔偿的情形包括(AB)A.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行为B.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行为C.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D. 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4.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作出哪些种类的判决(ABCD)A. 维持判决B. 变更判决C. 撤销判决D. 履行判决1、简述法的定义与特征答:定义: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容、具有普遍效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体系。
特征:(1)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体现了国家意志性;(2)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容的社会规;(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业规。
2、简述法的作用答:法的作用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规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通过人们行为的调整从而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1)维护阶级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