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纲(1)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纲(1)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纲张丽梅2011年6月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四、简答题(本大题为选做题,从以下6个小题中任选4个作答,每小题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 分,共26 分)第1讲何为社会学& 社会学何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学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是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同龄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人人都是社会学家?人人都是社会学家?社会学是一门显而易见的科学吗?社会学家研究的是人们所身处其中的世界,是人们熟悉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位业余的社会学家。

然而,受过社会学训练的人与社会学门外汉研究社会及社会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联为一体的。

举例:夫妻权力,离婚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通过将他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

”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也就是也局外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社会,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经验和文化偏见。

●社会学经典研究—以杜尔凯姆的自杀研究为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关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非常之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孔德、斯宾塞、杜尔凯姆等人为代表,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以韦伯等人为代表,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3)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定义。

●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功能主义视角⏹功能论强调社会的稳定和整合,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结构)均对社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一定的功能,社会秩序产生于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和协作。

冲突论视角⏹认为社会是不均衡的,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会因为争夺稀缺的有价物(资源)而相互冲突,社会秩序来源各部分之间的强制-服从关系,或相互之间的妥协。

互动论视角⏹与功能论和冲突论关注宏观的结构主义视角不同,互动论着眼于微观层面,是一种行动主义的视角。

其基本假设是:社会秩序是人类互动的产物,使用符号是人类互动的本质特征。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3.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学何为?(社会学的功能)(一)增进自我了解,帮助个人决策,为就业做准备(二)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认识功能:对社会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实践功能:为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提供指导,对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社会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教育、管理、咨询、监督)(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社会学是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产物,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当前中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大大加快,广度、深度、难度都是空前的。

研究这个转型时期,回答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

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越深入、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2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的产生(一)社会学产生的标志法国哲学家孔德(Guguste Comte)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了这门学科的大体设想,标志着社会学的产生。

1830-1842年,孔德的六卷本名著《实证哲学教程》先后出版。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高度系统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实证社会学的理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二)社会学产生的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2)思想条件3)学术条件4)马克思和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孔德(G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

提出了社会学的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为社会学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做了奠基性工作。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社会学大师,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社会观: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自杀研究◆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人文主义社会学大师,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理解地解释”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政治社会学思想权威类型科层制社会分层思想宗教研究美国芝加哥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二战后随着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而衰落。

代表人物:派克,伯吉斯,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讲究理论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借鉴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研究美国大城市芝加哥的都市化过程和问题城市问题研究城市区位研究(二)当代社会学的发展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发展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一)社会学的“舶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传入中国,但我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思想也是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学的肇始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群学”作为经世之学位列其中;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所著《社会学研究》的部分篇章发表于《国闻报》,1903年将全书译介出版,名为《群学肄言》。

于此同时,章太炎于1902年翻译出版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社会学传入中国的渠道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教会学校中国留学欧、美、日学生的影响(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学社会学课程在高校的出现和发展乡村建设学派社区学派(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中国功能学派)综合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学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院系调整和改革到1953年,解放前夕全国25个社会学或与社会学相关的系完全被取消 1978年底以来,社会学开始恢复和重建第3讲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其要素构成主要包括:精神要素(精神文化)、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

二、文化的构成语言和符号萨丕尔-沃尔夫假设非语言沟通及其在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差异价值观亚洲移民的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一种解释规范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民德& 民俗物质文化三、文化的一般特征1. 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共有的。

4. 文化具有象征性。

5.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6. 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文化的变迁性)“文化堕距”四、文化分析的理论视角功能主义的视角代表人物:马凌诺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Herbert Gans:美国贫困的正向功能冲突论的视角意识形态与利益集团生态学的视角文化特性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及变化所决定五、文化的区分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3.中心文化和边际文化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六、文化的结构1.文化元素(文化特质)2.文化丛3.文化模式七、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1.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层次上的表现文化的差异性(特殊性)与普同性2. 文化的相对差异性1)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2)我族中心主义、媚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3. 全球化与文化变迁文化积累,文化交流,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文化震惊:指的是生活中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在研究文化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堕距”理论,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一般来说,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中,通常是制度首先变迁或变迁较快,然后是观念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八、多元文化与统一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多元文化第4讲社会与社会结构一、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的基本定义我国古籍中的“社会”在社会学中,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

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国家与社会”语境下的“社会”(二)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与动物群体不同,社会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结合起来的系统4.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

(三)社会的性质1. 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人。

2.社会实在论(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二者各执一端,各有合理因素,却均有失偏颇(四)社会的构成要素社会三要素论:自然环境,人或人口,文化(五)社会的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六)社会的类型1. 伦斯基的社会类型划分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3. 社会学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划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滕尼斯)礼俗社会:指传统的社会。

其特征是: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较少,家庭为社会核心单元,占统治地位的是个人的或具有感情色彩的初级关系,人的行为主要受习俗、传统的约束,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