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阜阳市西湖镇中心校时宝剑
【内容摘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因此,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困生做到:一、征服自卑感,培养成功的信念,二、征服恐惧感,培养积极的心态,三、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坚强意志,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积极
在每个班级里,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先天资质等因素,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这些学生经常受同伴的歧视,挨老师的批评,甚至受家长的打骂,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的目光,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
这一切充分说明了该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并且出现了轻微的自闭现象。
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想要他们能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就应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因为良好的自信心理,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学习和处世能力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一、征服自卑感,培养成功的信念。
(1)“我能行”心理暗示练习。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你把他看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学生寄以美好的希望,可以让学生知道他该做什么,怎样做,逐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在做事和做作业前,不断跟他们说:“你能行的,你能出色地完成这些作业”,
让他们强迫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作业”。
这就产生了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的方法,就会排除各种困难,直至成功。
(2)多加表扬。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鼓励。
如他们的作业与其他同学相比,降低打分标准。
有进步就给予一定的肯定。
如果这次作业做的比较工整或完整就加以表扬,批语写“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完成作业。
如果做的较好了,就应该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得到别人的肯定。
二、征服恐惧感,培养积极的心态。
(1)当众发言练习
不敢当众发言,是怯场,缺乏自信。
当众发言练习,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是信心的“维他命”。
尽量鼓励他们当众发言,畅谈他们自己的见解,这样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更想发言。
相反,每放弃一次发言机会,就会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惧感会越来越强,自信心会愈来愈弱。
由于该部分学生平时在课上不管会还是不会,老师提出问题后,总会鼓励他们积极举手,所以这个练习就变的比较简单。
我在课上尽量多的让他们回答问题,但是因为他们是经常回答不出,这时不能立刻叫他们坐下,而是要找其他同学加以帮助。
(2)当众技能表现练习
当众技能表现如同“特长展示”,让该生展示自己鲜为人知的本领,如画画,打篮球等。
使他们能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肯定自我,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
如上课的游戏需要学生来跟老师一起示范时,尽量让他们上来帮忙。
三、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坚强意志
(1)创造条件,体验成功
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他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成功的体验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过去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
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和能力,把起点放在他们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之比较容易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以小进步,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程度,使之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例如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拿出他们起初的作业和近期的作业让他们做比较,让他们发现近期的进步,使他们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鼓足自信的风帆。
(2)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做到科学评价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和发展的学生观,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才,是可以教育和不断发展的人,同时教师也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催化自信心的增强。
当他们取得成绩后,教师及时给予当众表扬。
这就相当于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承认,精神上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进而再次受到激励,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再创辉煌的勇气。
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
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学困生”根本无法达到优秀的成绩,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
因此我在半期和期末总结时,就设了进步奖,让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有获奖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一步步地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优化发展。
(3)奖励优秀,不责备失败。
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奖励,但对他们的失败,决不能求全责备,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帮助,注意保护他们原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下一步的赶超计划。
如他们在课堂上纪律好,积极回答问题等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可以是口头上的赞扬,也可以是红星等奖励。
当然,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这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有针对性。
学生秉性不同,性格各异,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不能千篇一律,要对症下药。
我班有一名女生,性格内向,心里有事从不向人诉说,几次考试中由于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自己偷偷哭了好几次,自尊心受挫,很自卑,心灰意冷,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
面对学生因成绩差而造成的情绪上的变化,我特别安排了两次小测验,测前有意识地辅导她,测后给予高分,然后找她谈心,鼓励她:只要拼搏进取,肯定有希望。
该生看到自己回升的成绩,心情好转,重新鼓起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念,经过努力,本学期期终考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另外,作为教师还应尽心尽责,有意识地维护和帮助学生不断树立自信心。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时我看到一名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举手,当时我很高兴,结果该学生答错了,我意识到千万不能当众批评,更不能讽刺、挖苦该生。
当时我首先表扬该学生举手发言,本身是积极的,进取的,有表现意识,答错了是由于思考不成熟,然后我对他进行善意的指导提示,鼓励其继续思考,终于回答出了刚才的问题,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有长期性。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不能说通过一次谈话或者一次班会就能牢固建立,必须在教育期间适时的、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师在平时注意观察,不断分析,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变化,抓住每一次机会。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的好: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其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困
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和他们心理相容,思想沟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迎接未来。
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中心校时宝剑
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