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2.土壤的形态描述

土壤学2.土壤的形态描述


一、 土壤颜色
受气候、温度、水分的影响,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 我国大约有61个土类,主要有黑土、白土、砖红壤、 棕壤、黄土、红壤、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 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 (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社稷坛五色土
黑土,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 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 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 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 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蓝色的,如南 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一、 土壤颜色
黑土
➢土壤中质量最优良的一种,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 ➢全球黑土区有3个,乌克兰大平 原,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 松辽流域; ➢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 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 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 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 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 慢分解,逐步形成60~100厘米的 腐殖质层黑土。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块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等长。
(2)结构体棱角不明显,呈不规则浑圆形。
(3)内部较紧实
北方群众称作“土坷垃”。
2.形成条件和过程:条件:有机物质缺乏、 质地粘重(中壤质以上)土壤表层。
3.过程: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不合理耕作 (过干或过湿耕作)的结果。
一、 土壤颜色
红壤
➢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 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广西、广东、福 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 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 ➢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 常绿阔叶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 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 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 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 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 呈现红色。
片状结构
1.基本特征 长和宽>>高,呈薄片状, 若四周向上弯曲,类似于 鱼鳞,叫鳞片状结构 农民叫它“卧土”、“平 槎土”。 2.形成条件和过程
(1)积水沉积的地方(2)机械压实(人为践踏的绿地土壤) (3)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犁底层(4)原来公路,毁路还田 的地块 根本条件:土壤有机物质贫乏
一、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受湿度、细碎程度、光照条件等因子的影响,一般 来说,土壤越湿,颜色越暗,土壤碾碎,颜色变浅,在直射光 和散射光下所观察到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异。 ➢所以在野外观察土壤颜色时要尽可能做到:土壤湿度较一致, 土壤要用新鲜样品,不要磨碎,在自然散光下观察和比较土壤 颜色; ➢对受过人为搅动过于强烈的城市绿地土壤来说,往往会遇到 土壤颜色不均匀的情况,这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主色与杂色, 必要时分别进行描述,这有助于推断土壤的性质和受干扰情况。
一、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与土壤的物质成分有密切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土壤物质组成的特点,使土壤着色的物质主要有: ➢有机质、氧化锰、暗色矿物、炭屑等,使土壤程棕、灰、 黑等深色; ➢高铁氧化物,随其含结合水的程度不同而使土壤程红、 棕、黄等色; ➢亚铁化合物,使土壤程灰蓝、浅蓝、灰绿等色; ➢SiO2粉末、较纯的粘土矿物以及钙、镁、钾、钠的简单盐 类等,使土壤程白色。
二、 土壤结构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构成 的,它们被称为土壤团聚体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聚体是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由更小的无机和 有机颗粒以一定空间排列,垒结成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土壤 体,这就是形态学上所指的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结构往往是根据团聚体的形状、大小、空间排列 形式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一、 土壤颜色
砖红壤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的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 生强度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而发育成的深厚红色土壤, 以土壤颜色类似烧的红砖而得名; ➢砖红壤是具有枯枝落叶层、暗红棕色表层和棕红色铁铝残积 层的强酸性铁铝土。
一、 土壤颜色
棕壤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干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 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 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 下移动,并发生淀积。 ➢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 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第一章 土壤的形态描述
第一节 土壤基本形态特征
➢从形态上观察和认识土壤是我们研究绿地土壤的第一步; ➢土壤形态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紧实度、 湿度、气味以及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和掘土动物空穴等; ➢土壤形态特征是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土壤 长期发育过程中现阶段的标志; ➢有关土壤形态特征的资料,是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壤 的重要依据。
坷垃过多、过大会影响植物生长,尤其是 在苗圃和草坪建植时,一定要将这些大块 打碎。
块状结构
4. 特性: 保水性差:大块互相支撑,形成较大空洞,加速了土壤水分的 丢失。 难保全苗:块状结构压苗,使幼苗不能顺利出土。农民常说: 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5.管理措施: (1)人工机械打碎 (2)在降雨或灌水后适时耙耱,使之破碎平整。 (3)根本方法:增施有机肥,改良质地性状。
一、 土壤颜色
黄壤
➢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 土北纬度23.5°~30°之间,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 南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 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 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 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 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