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有三种:1 、基地面临交*路口。

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

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

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

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

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

3、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

停车场的设置: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端口。

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功能分析:1、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

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线图。

4、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1、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间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

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生关系。

3、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

4、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5、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1、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跃。

2、博物馆,展览馆类建筑主要依*天窗采光,故外立面较实,可通过对天窗造型;运用片墙,构架;墙体内陷做洞口处理;具厚重感的体块咬合;墙面突出片墙或凹进做侧窗;墙面做影壁;建筑与水结合等手法进行活跃化。

博物馆,展览馆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侧窗,局部有高角窗处理,由于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经常有局部与大片玻璃幕墙对比的运用。

3 、综合体建筑的处理没有固定原则,依据气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运用墙体,虚构架,廊道,窗等建筑元素进行活跃。

常见问题:1 、平面中易忘指北针,剖切符号,主次入口,室内外不同地平的标高,房间名称,楼梯指针,消防楼梯,室外台阶,通高线,上层悬挑的投影虚线,在2层以上平面中若能看见屋顶,要将屋顶打格同室内空间区分开来。

有要求时需进行无障碍设计和电梯设计以及停车位设计,室外地砖一般到1500X1500左右。

2 、剖面中易忘画女儿墙,室内外高差,标高,梁线,不宜画阴影和材质表现,可画人表达尺度。

3、总平面中易忘指北针,主入口标识和标层数,宜打阴影,并应与平面图方向一致。

(避免理解混乱)4 、立面处理形式感应较强,多用虚实对比,突出的片墙和框架,隔栅,遮光板,百叶窗以及各式的窗(横竖条窗,大小点窗,方窗圆窗,侧窗,天窗,高窗,玻璃幕)雨蓬等突出。

光影关系应强烈,适当辅以绿化,时间充裕时应将建筑外轮廓线加粗,并画出材质(木,砖,石,涂料,铝板,玻璃,混凝土等)5 、2000M2以下的建筑楼梯间一般不多于4个(特殊需要除外),卫生间不多于3个,楼梯间和卫生间合并设置时位于入口或建筑端部,位于入口时宜与人流进入方向一致,尽量不使楼梯中间平台正对大厅和入口。

(视觉效果差)分开设置时常位于主体功能之间,形体上可做凹进处理。

6 、建筑形体布局常用的有一字型,L字型,T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王字型。

设计时按功能灵活使用,比如工字型的一边可扭转或改变形状。

7 、流线宜简洁通畅,景观丰富。

8 、透视图畸变不宜过大造成变形。

透视图背景是天故比轴侧图方便绘制。

9 、楼梯间一般3M X 6M左右,卫生间(男女合计)6M X 6M左右,蹲位900X1100,应至少配有公共盥洗室。

10 、单间面积较大时,需考虑独置或置顶以及疏散。

建筑设计手法笔记建筑设计手法手法的涵义:建筑形象的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形态的和谐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贯穿于立意构思到细部处理。

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内容:立意性手法:通过什么素材和手法,表现什么意境和思想。

解决心理需求、情态和审美的内涵。

如空间的缓冲处理、空间的延伸作用、形态的人情味。

布局性手法:将意具体化,把形式转化为形象。

如将建筑语言化、符号化,产生众所周知的共识性符号,然后纳入自己的作品中,门窗、檐部、栏杆、踏步等。

[把朦胧、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形象,首先要善于思考,即形象思维,或称视觉思维,心目中的建筑形象,既包括历史和现实的,也包括自己萌发出来的形象。

]单体处理手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体形象的细节安排,如门窗要考虑比例、高低、大小、前后、明暗、色调,材质。

细部处理手法:细部即细小处、局部,室内装饰视距近、对象具体,细部很重要,尤其材质、色泽、转折、过渡、收头更为重要。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古希腊波赛顿神庙(正三角形的稳定)。

日本京都人脸住宅(明喻)。

美国纽约利华大厦(垂直与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层下端内缩收头、高层顶端的收头)。

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尖三角隐喻飞机,群体的秩序感、韵律感)。

苏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台、廊亭、外廊、内厅组成,整体比例确当、既分又合、虚实-全虚、半虚、实-处理有序、高低错落)。

几何分析把建筑抽象为最简单的基本形体,研究其形式关系,这就是几何分析法。

是一种从大处着眼的方法。

黄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比2/1,以短边长截钭边,钭边剩下长度截长直角边,交点两侧比为黄金比。

此比构成的矩形最和谐。

古典主义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为1/3/2。

几何分析实例:北京故宫太和殿(等边三角形的下半部叠两个圆形)。

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九宫母题,渐次减少方柱体)。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位于国会前广场三角地,贝聿铭大胆把它安排成两个平面为三角形的建筑,用块体的切割、挖补、移位的手法设计立面。

建筑形象的轮廓线:上海外滩建筑群、巴黎埃菲尔铁塔、阿尔及尔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抛物线、圆尖顶外隐含圆尖线。

建筑的轴线中轴线或视觉重心线。

把握轴线是很有用的设计手法。

对称轴线:特征是庄重、雄伟、空间方向明确,有规则。

性质1:左右物对于对称轴线的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越强。

性质2:限定物的自对称性越强,轴向强度反而减弱。

非对称轴线:一般与建筑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轴线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墙体、坡道。

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

3、线型连续的点列。

4、墙面漏窗。

5、形的轴向暗示。

轴线的转折手法:轴线的交叉、转折、过渡较难。

处理方法为1、作暗示性的饰物,起指路标作用。

2、加强主要轴线的强度。

比如说作起首处理。

轴线的起讫及收头:上海鲁迅公园鲁迅墓建筑,墓碑形似终端,但实际轴线未终了,应在墓碑后处理过渡物,如用松林,正如天王殿,正面是弥勒,后面是韦驮,就避免了造成轴线终结。

建筑的虚实处理虚和实即物质实体和空间,墙、屋顶、地面实,廊、庭院、门窗虚。

虚又可以引伸到实墙的凹面,宜于远眺,疏密有致。

建筑的层次层次与造型 [距离的远近不同产生景物的层次,没有层次,景物一览无余,也就没有情趣了。

欧阳修蝶恋花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增加层次的手法有,设围栏物、改变地面材料、改变地面或空间的高度、使用家具围护、使用玻璃隔断。

大凡层次处理,一定要注意格式塔法则,即凡事都应当注意自身的形状,不但注意实的、使用部位,还要注意空的、不使用的部位。

单视场:一眼望去能见到数个层次的。

桂林榕湖饭店四号楼入口内庭院,门斗到门厅,门厅通过大片玻璃看到内院,内院又有水池、绿地、廊、楼梯,进入内院又须转弯抹角。

广州白云宾馆入口小院与门厅有大片玻璃相连,视线通透,院子中小桥、水池、廊、山石林木尽收眼底,一座小平桥把水池分成两个,大的方正,小的曲折,更觉生动[两个空间形态,如果是视觉层次的,有两种做法,要么完全一样,要么完全不一样]。

上海某别墅客厅,在客厅可见餐厅和门厅,形成三联空间,使客厅与门厅间有过渡,厕所在客、餐之间的廊边,既有暗示,又隐蔽,客厅餐厅间用高低步、对柱分隔。

昆山中国银行底层空间,中庭和营业厅用柱子分隔,中庭与门厅用不同层高处理,中庭与后部,用柱又用不同层高区别。

多视场:多视点感受时的建筑形象,从入口到出口沿线都能感受到,有如展览馆内的人不断改变视角。

此时人对空间的层次感受,以记忆的形象为主,辅以逻辑思维完成。

多视场层次,不可能让每一空间都有强烈个性,只须使人记住流线,即层次的结构,也就突出了要记住的主要空间。

多视场的层次,设计在关系。

一组空间,有大路、小路,有亭子、草地,大路让人快行,小路让人慢步,亭子用于休息,草地可以随意,空间形态与功能是一致的。

苏州留园的入口非常巧妙。

上海鲁迅陈列馆,进厅后向右参观,一路三折到休息厅,上楼亦如是。

大型江南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空间构图必须注意多视野层次。

拙政园原东部是明王心一归田园居,西为张氏补园。

从原来中部腰门入院较为合理。

长弄堂从东北街到头是腰门,开门见山,以山障景,造成非视野层次,绕过假山,豁然开朗,是个十分丰富的单视野层次,可见到远香堂、南轩、荷风四面亭、池水、小山、见山楼、香洲等;可供选择的路有三条;园中还有园,东南角的枇杷园、西部之园都自成一体。

还有更小的层次小庭院,如海棠春坞、玉兰堂,层层深入,其趣无穷,这就是空间层次手法。

小沧浪是单视野层次观景佳处,通过小飞虹(廊桥)可见荷风四面亭,属典型空间层次手法。

建筑层次的运用用多层次来解决私密功能要求,如住宅、办公中的经理室(经过秘书室到经理室)。

还可以解决有聚有分的功能要求,如展览馆建筑,不封闭空间,只起隔挡作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空心圆形建筑,玻璃顶,人乘电梯上,沿螺旋形展览空间走下来;洛杉矶海特旅馆中庭是美国建筑师波特曼的共享空间理论的典型表述,在一个大空间里,划分出限定不太强烈的小空间,产生空间层次效果,体现当代社会的交往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