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第八节

变态心理学第八节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课程(基础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主讲教师史杰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章节内容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
压力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
和中介系统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
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
生理和行为反应。

二、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 1. 生物性压力源
2.精神性压力源
3.社会环
境性压
力源 直接影响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直接影响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

一组直接影响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2)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
二、压力源的种类
•纯粹的单一性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源和社会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

•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中,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举例
三、压力源的测评
(一)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该量表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

设计者是霍尔姆斯。

使用该量表测量后得分较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

量表中的负面生活事件遭遇者,易患精神障碍、抑郁。

该量表有局限性。

单独使用量表作出诊断,有很大的危险性。

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0~149分=
没有重大问题
150~199分=
轻微的健康风险
(1/3的可能性患病)
200~299分=
中度的健康风险
(1/2的可能性患病)
300分以上=
严重的健康风险
(80%的可能性患病)
三、压力源的测评
研究提示
(二)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

而振奋事件与健康无关。

这一研究提出一种见解,即“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

这正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那样,繁多杂乱的琐碎事,更令我们烦躁不安,千头万绪“理更乱”的事更使人苦恼不已。

后来的研究者也认为,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主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

三、压力源的测评
(三)知觉压力的测评
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
力的事件。

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

知觉压力问卷(PSS)优点:使用PSS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
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的或慢性的压力。

知觉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
在最近一个月里,你对下列事项感到:
A. 不能控制你生活里重要的事情?
1. 从来不
2. 几乎不
3. 有时是
4. 常常是
5. 总是
B. 对于处理你个人问题之能力的信心?
1. 总是有
2. 常常有
3. 有时有
4. 几乎没有
5. 从来没有C. 事情依你的方式去做?
1. 总是会
2. 常常会
3. 有时有
4. 几乎没有
5. 从来没有
D. 事情太难,以致于你无法去克服?
1. 从来不会
2. 几乎不会
3. 有时会
4. 常常会
5. 总是会
(引自Cohen &Wiliamson)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

我们经历和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

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

如果抽象掉冲突的具体内容,单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朗多了。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勒温(1931)和米勒(1964)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
双趋冲突趋避冲突
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一)双趋冲突
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比如中国俗话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

这种情况,如若夹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二)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

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种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

有人想进入股市炒股,因为可以获利,但又必须冒很大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人经常体验着趋避冲突的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三)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

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又如,下岗,必然失去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四)双重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

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

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

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

就会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趋避冲突的压力。

单元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