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遗传的影响
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 响行为 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躯 体化学因素以及经验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储存和传递信 息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 行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
神经递质
传递冲动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 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GABA (r-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 胺等
治疗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 建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对人本主义治疗观点的评价
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 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四、社会文化模型
生活变动-生活事件的影响 都市化 社会阶级或阶层 环境因素:家庭、工作及社会环境 社会联系与交往
病因
治疗方法:
认知重建、认知行为矫正等
对认知治疗理论的评价
目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注重认知对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认知治疗理论的局限
人本主义模型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 治愈疾病或缓解障碍
人本主义模型
病因
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 受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 的潜能
生活变动、都市化、环境因素、人际交往等 影响或问题改变
预防上述有害因素或对其进行干预
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观点的评价
这个方面一直没有得到与心理或生物影 响一样的重视,但研究已开始证明社会 影响是强大和深远的
行为观点
病因:行为异常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治疗: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消退 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 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 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 生的原因 病因:
歪曲的认知、不良思维方式、认知图式
心理动力学模型
Freud观点: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人格构成:
•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模型
病因
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 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达到妥协的结 果
治疗
心理分析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第一章有关心理异常的 理论模型_229_198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生物学模型 心理学模型
一、医学或生物学模型
遗传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
历史
Kraepelin的工作-个案研究、定义早发 性痴呆、躁狂抑郁症 模型的贡献: 诊断 病因:遗传、生物化学因素、损伤、素质 治疗
强调自我 强调客体关系 病因 客体关系问题等 治疗方法
对于阻抗和移情的分析
对心理动力学的评价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三、认知行为模型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经典的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原 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原 理 模仿学习(Modeling)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