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4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诗歌先以“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篇,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_ ③渡________ ④夺________ ⑤翻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________心情。
2.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2)解释词语:题:________缘:________不识: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3.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4.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2)在横线上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5.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
A.饮完B.全,都C.尽头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________.A.死去的人B.老朋友C.故事中的人(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6.课内阅读。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划线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9.课内阅读。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11.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照样子,填空。
(春节)——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人物故事: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12.日积月累。
春日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
(3)请你想象《春日》中所描绘的景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以"我"的口吻写。
13.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万水”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何其芳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B.赞美(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15.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16.第二部分:阅读古诗赏析。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______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_______17.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