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学习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有:文具店、小数点搬家、街心广场、包装、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手拉手等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教学时,教师创设实际应用的题材,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

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次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第⑵题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操作,发现和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以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数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课时安排】15课时1.文具店【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元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活更广泛的领域。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会计算小数乘法【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31)【学习目标】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板书设计】元角分4. 0 0—“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元,是4元0. 4 0—“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元,是4角。

0. 0 4—“4”在百分位上,表示4个0.01元,是4分。

【课后反思】2. 小数点搬家【学习内容分析】教材中呈现了小数点搬家都提出体现了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32)【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4.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移动的规律。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板书设计】元角分小数点搬家(一)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33)【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发现的规律,完成一定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小数点的搬家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课后反思】3、街心广场【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乘法中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凝,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习目标】1.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学生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通过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

培养观察、收集信息的习惯。

3.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4.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学习难点】理解积的小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教学准备及媒体说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34)【学习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街心广场20×30=600() 2×3=6() 0.2×0.3=0.06()( 1)街心广场面积为 30 × 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坛的面积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为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35)【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设计】街心广场练习根据835×24=20040,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004 ()×()=20.04()×()=2.004 ()×()=20.04()×()=2.004 ()×()=20.04【课后反思】4.包装【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学习目标】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36)【学习目标】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意识。

【板书设计】包装包装纸:每米2.6元用了0.8米彩带:每米0.85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37)【学习目标】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板书设计】包装尝试算一算一同桌交流 0.82×0.03 0.05×0.2【课后反思】5.蚕丝【学习内容分析】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

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课文提供的“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中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运用小数简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学习难点】末尾有0的计算。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38)【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板书设计】小数乘法2.1×2.15=4.515估算: 2×2竖式:学生板书【课后反思】第二课时(39)【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习过程】【板书设计】蚕丝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课后反思】6.手拉手【学习内容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是在学完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及小数点移动规律和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通过“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感悟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在小数乘法里,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学习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操作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40)【学习目标】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手拉手方法一:12.8×3=38.4(元)7.2×3=21.6(元)38.4+21.6=60(元)方法二:(12.8+7.2)×3=20×3=60(元)方法三:12.8×3+7.2×3=38.4+21.6=60(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41)【学习目标】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手拉手26×34+26×26 25×13×4 125×7×8 (10+4)×25 【课后反思】7.练习三【学习内容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是在学完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及小数点移动规律和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教材通过“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感悟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在小数乘法里,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合理选择和使用简便的运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