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2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2

2009高考题(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1.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 广州答案 C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 ③D.④答案 A(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3.则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答案 A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答案 B(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C.abdD.bcd 答案 C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B.bC.cD.d答案 B6、图7回答7~8题。

7.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答案 B8.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答案 D2005---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08全国卷Ⅰ3-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题。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答案D2.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答案 B(08四川5-7)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回答3~5题。

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答案B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答案D5. 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答案C6.(08广东文基52)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

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A.唐山人口比重逐渐减小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答案 D(08江苏23-24)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答案AC8.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双选)()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答案AC9.(08广东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饮用水质量好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答案 C(07四川3-4)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

回答10~11题。

10.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答案 D1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答案 C12.(07广东41)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从中可知()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答案 D(07广东17~18)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13~14题。

图1 图21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答案 B1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答案 B15.(07山东8)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答案 A(07上海16~18)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16~18题16.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答案 B17.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答案 A18.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答案 B19.(07上海16)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

阅读下列四国人口金字塔,根据年龄构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因素判断,表示德国人口构成的是()答案 B(06四川4~6)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

据此回答20~22题。

20.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答案D2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答案C22.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答案 A23.(06上海16)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答案 B(06重庆10~11)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答案 D25.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05江苏18~19)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答案B27.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A.农业B.工业C.商业D.旅游业答案 A二、综合题28. (07广东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

材料一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 619元(全国为15 033元/人)。

材料二G省地处云贵高原,下图和下表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

下图、下表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a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1)根据上图,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m的区间。

(2)根据表中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和,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填正确项字母)。

A.土地开垦过度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C.降水丰富D.修建梯田E.地形崎岖(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填正确项字母)。

A.云贵高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及其对策。

答案(1)800~1 000 >1 600(2)13°~17° 17°~21° A、B、C、E(3)C(4)优势:①盆地(坝子)内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发展;②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③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水电;④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资源(或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⑤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有利于发展旅游业;⑥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冶炼和深加工工业;⑦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劣势:①地形崎岖(或起伏大);②平原面积小;③交通不便;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地质灾害频繁;⑥石漠化较严重。

对策:①大力发展交通;②加强与周边地区(或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③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丰富的水力、矿产资源),发展水电、采矿和深加工工业;④大力开展农业多种经营;⑤大力发展旅游业。

29. (05上海26~30)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20004年A、B、C、三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相关主题